|
高考地理题《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八)
2019-12-22 05:42:46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图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完成题。
 小题1:这一天,当A地日出时。北京时间为(?) A.5时前后 B.3时前后 C.13时前后 D.1时前后
| 小题2:飞机以1100千米的时速沿最近路线从B地飞往C地,大约要飞(?) A.6小时 B.9小时 C.15小时 D.18小时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这一天,当A地日出时。东经150度地方时为3时,东经120度地方时为1时,即北京时间为1时。 小题2:B、C两地的经度差为180度,故其最短路线过北极点,最短路线长30*111*2=6660km,故飞机以1100千米的时速沿最近路线从B地飞往C地,大约要飞6660km÷1100km/h≈6小时。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地方时的计算方法,借助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点来确定东经150度的地方时。明确过地心的大圆为地表最短路径。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2.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球的公转?②地球的自转?③黄赤交角的存在?④地方时的不同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E.①② F.②③ G.①③ H.③④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南半球出现昼长夜短,故只有丁地符合。 2.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而由于地球公转过程中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形成昼夜长短的变化。 考点: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昼夜长短分布的基本规律。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图是根据卫星在地球某地上空在D1和D2两个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拍摄的遥感图片所绘制的光照示意图,D1比D2约早20天。读图,完成问题。
1.拍摄遥感图片时,北京时间是2.D2这一天,地球大致运行到公转轨道上①②③④点中的_______点附近。
3.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在D1~D2时间段出现的是 A.10:00 B.21:00 C.22:00 D.9:00 E.① F.② G.③ H.④ I.纽约的昼长大于新德里昼长 G.悉尼正午旗杆的影长逐渐变短 伦敦日出方位越来越靠近南方 巴西利亚昼长和夜长之差越来越小
参考答案:1. C 2. D 3.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综合分析。 1.利用图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位于120°W,时间为6时,计算北京时间较120°W早16个小时,为22时; 2.图示D1位置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判断为冬至日,D2较D1晚20天,故判断为④位置。 3.D1位置为冬至日,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之后,则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昼长与夜长的差异变小。故D项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20分)
 (1)此图表示的天体系统是?系,中心天体是?。 (2) 在图中画上箭头表示地球公转方向。 (3)图中A、B、C、D四位置代表的节气名称分别是: A?,B?,C?,D?。 (4)在a、b、c、d四位置中,地球公转至近日点时位于??附近,地球公转线速度最快时在??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最慢时在??附近。
参考答案:(1)太阳?太阳 (2) 自西向东(俯视逆时针)。 (3) 夏至?秋分?冬至?春分? (4) c? c? 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当该地夏至日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时,长城站(62°13′S,58°58′W)和黄河站(78°55′N,11°56′E)的日影方向 A.黄河站在东北 B.长城站在西南 C.黄河站在东南 D.长城站在东北
|
小题2:如果黄赤交角为Q,则M和N的差值为
A.1/2 Q
B.Q
C.2/3 Q
D.2Q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题意读图知,图中三条线自左向右依次是夏至日、二分日和冬至日,二分日北京时间18时日出,该地6时日出,得出该地的经度为60°W。该地夏至日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时,太阳直射((23°34′N,60°W),此时,黄河站日影在东北,长城站日影在正南稍偏东,选A。
小题2:图中M为二分日(或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N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驾驶该地的纬度为δ,当黄赤交角为Q时,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公式,M=90°-∣δ-0∣,N=90°-∣δ-Q∣,故M和N的差值为Q,选B。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