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十)
A.雨热同期 B.河流以夏汛为主 C.典型植被是亚热带落叶硬叶林 D.代表作物是油橄榄、柑橘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若曲线②位于南半球,则其11、12月降水较多,此时为该地夏季,又其位于亚热带地区,所以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则曲线①为亚热带大陆西岸,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其水汽自南半球盛行西北风,故D正确。
【小题2】若曲线①表示上海,则关于曲线②所示地区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代表作物为油橄榄、柑橘,故D正确。
考点:气候成因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 中央气象台预报:受西南暖湿气流和西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未来三天,青藏高原及我国东部地区,将出现一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据此回答1—3题。
1、这次天气现象属
[? ]
A.冷锋过镜
B.暖锋过镜
C.准静止锋过镜
D.无锋面过境
2、这次降水类型属
[? ]
A.对流雨`
B.锋面雨
C.地形雨
D.气旋雨
3、这种天气常发生的季节是
[? ]
A.春夏季节
B.夏秋季节
C.秋冬季节
D.冬春季节
参考答案:1、A2、B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8 分)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 滦河流域简图(图甲)
材料二:近几十年来,滦河流域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变化见图乙。
材料三:滦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图丙)
(1)滦河流域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 。(4 分)
(2)滦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_________ ;从内、外流河类型看,该河为_________ 河。(4 分)
(3)滦河年径流量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什么?(8 分)
(4)位于内蒙古坝上草原的多伦,是京津市民喜爱的避暑胜地,试分析其自然原因。(4 分)
(5)近年来,北京市重工业企业大量转移到邻近的天津和河北。这种产业转移对北京市可持续发展有哪些有利影响?(8 分)
参考答案:
(1)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或降低) (2 分) 自西北向东南降水逐渐增多 (2 分)
(2)雨水(或降水) (2 分) 外流(2 分)
(3)①流域内气温上升,蒸发量增加; (2 分) ②流域内降水量有所下降; (2 分)
③流域内森林(或植被)减少,对径流调蓄作用减弱; (2 分)
④修建(引滦入津)调水工程外调了河水; (2 分)
⑤流域内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 (2 分) (答对 4 点得 8 分)
(4)①(纬度较京津地区高、海拔较京津地区高) ,气温较京津地区低(2 分)
②草原广布,风景优美。 (2 分)
(5)①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发展) ; (2 分)
②减轻城市环境污染; (2 分)
③分散城市职能,缓解城市人口(或交通、住房、用地)压力; (2 分)
④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 (2 分)
本题解析:
(1)根据图甲中河流流向,滦河流域的地势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降低。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自西北向东南降水逐渐增多。
(2)滦河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主要补给水源是雨水或大气降水。滦河注入海洋,属于外流河。
(3)根据图乙,滦河年径流量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流域内气温上升,蒸发量增加,流域内降水量有所下降。流域内森林等植被减少,对径流调蓄作用减弱。 修建引滦入津调水工程外调了河水,导致河道内水量减小。 流域内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
(4)与京津地区相比,多伦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所以气温较京津地区低。位于牧区,草原广布,风景优美。 适宜避暑休闲。
(5)北京市重工业企业大量转移到邻近的天津和河北,有利于北京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发展。 减轻北京城市环境污染。 分散城市职能,缓解城市人口、交通、住房、用地等方面的压力。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
考点:区域地势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滦河径流量下降的原因,产业转移的方向及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题。
【小题1】b地应该位于 ( )
A.北半球大陆东岸
B.北半球大陆西岸
C.南半球大陆东岸
D.南半球大陆西岸
【小题2】a、b、c三种气候类型分布的纬度从低到高依次为( )
A.a、b、c
B.b、c、a
C.c、a、b
D.c、b、a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b地1月气温高于7月,应位于南半球;又因冬季7月气温在0°C以上,降水较少,而夏季1月气温高,降水多,所以可判断该气候类型应属于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故选B。
【小题2】a表示温带季风气候;b地最低月温为7月,气温高于0°C,而1月降水较多,判断为温带季风气候;c终年高温多雨,判断为热带雨林气候,故分布纬度从低到高为c—b—a。
考点:世界气候。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9(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
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A.4℃ B.12 C. 16℃ D. 18℃
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
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下午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A.8日15时左右 B.8日22时左右 C. 9日15时左右 D.9日18时左右
参考答案:
C
B
C
本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由题图,图示地区中的两条相邻的等温线的温度差为2°C;通过仔细观察图示区域,9日6点左右市中心北部6千米附近温度最低5-7℃,9日15点左右市中心附近温度最高21-23℃,所以最大温差取值为14-18℃,C选项16℃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由题图,白天时,因是晴天,气温高;而夜晚时,大气逆辐射作用弱,保温作用差,温度低,故白天晴天时,昼夜温差大。而白天是多云天气的,因云层对太阳辐射具有一定的反射削弱作用,温度低,而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作用强,温度相应较高,昼夜温差小,故选项B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一天中最高温度的形成原因,也就是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由题图。9日是晴天,一天中的太阳辐射最大值出现在正午12时,而太阳辐射能量传递给地面,需要一个过程,故地面辐射最大值是13时,而地面辐射在把它所获得的热量逐层传递给近地面的大气及高层大气,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通过读图,很容易发现,该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段在图示区域右侧的15时左右,选C。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世界洋流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