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中国东部地区梅雨期起讫等日期线图和长三角都市圈图

材料2:梅雨是初夏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现象,它是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北移过程中在长江流域停滞的结果,梅雨结束,盛夏随之到来。这种季节的转变以及雨带随季节的移动,年年大致如此,已形成一定的气候规律性。但是,每年的梅雨并不完全一致,存在很大的年际变化。
材料3: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2010年在中国上海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办世博会。
小题1:说出在多年平均情况下,武汉梅雨起始和终止日期。(2分)
小题2:读图说明我国东部沿海省市梅雨起始日期的早晚、梅雨天气持续天数长短的分布特点。长江流域的梅雨时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请简单分析其原因。(6分)
小题3:简述长江下游河流的水文特征。(4分)
小题4:请从地理学科角度,分析世博会对上海城市、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8分)
小题5:简要分析影响长三角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8分)
材料4: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它用约占全国1%的土地,5.9%的人口创造了约占全国近五分之一的国民生产总值。以上海为经济中心,聚集了江苏和浙江地区的16个地级以上城市。这个都市群汇集了产业、金融、贸易、教育、科技、文化等雄厚的实力,对于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连接国内外市场,吸引海外投资,推动产业与技术转移,参与国际竞争与区域重组具有重要作用。
小题6:长江三角洲打破地域限制,形成功能合理的大都市圈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
小题1:6月10日,6月29日—7月4日(2分)
小题2:签南到北:起始日期从早到晚,持续时间由长到短。由于夏季风势力强弱或副热带高气压位置决定。(6分)
小题3:流量大,流速慢,有夏汛,无结冰期(4分)
小题4:加快市政基础设施、交通的发展;促进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高科技产业和低碳产业经济的发展;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商业贸易的发展。(8分)
小题5:有利:地势平坦;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河网密布,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不利:多旱涝灾害。(8分)
小题6:形成合理的城市等级规模;加强彼此的分工号合作,拓展发展空间,避免恶性竞争和重复投资,提高公共设施的利用效益,合理配置各城市功能;区域内不同地区间优势互补,提高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8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28分)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森林、矿产、湿地等资源丰富,哈尔滨市是东北地区交通枢纽。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黑龙江省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2012年哈尔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构成图

(1)甲、乙、丙、丁四城市中,每年夏至日这一天,最早看到日出的是____,在煤矿资源开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是____;家具制造业是乙城市的支柱产业,该地发展家具制造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6分)
(2)松花江一年有两次汛期,分别是____和夏汛;从内、外流区来看,A地属于内流区,其原因是____。(4分)
(3)2012年,哈尔滨市最主要的工业部门是____,哈尔滨市发展该类工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有哪些?(8分)
(4)三江平原是我国著名的湿地。分析三江平原湿地的形成原因(6分),并推断开垦三江平原对环境产生的主要危害(4分)。
参考答案:
(1)丁;丙;原料
(2)春汛,地势低(海拨低)
(3)食品工业(2分);原材料丰富、优质;交通便利;生产工艺先进等。(前两点4分,原材料丰富1分,优质1分;交通便利2分;其它合理答案2分,共6分)
(4)形成原因:夏秋多雨(气温低,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土质黏重),水分下渗少;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故地面长期潮湿、积水。(气候、地形、土质、河流四个角度至少答3个)
危害:调节气候(或调节河、湖水量)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或破坏生态系统)等。
本题解析:
(1)读图甲,四城的纬度差异不大,夏至日,纬度高昼长时间长,东边的先看到日出,所以是丁城。根据图例,在丙城附近有煤矿符号,所以丙是在煤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该地是我国重要的林区,森林资源丰富,所以主导因素是原料。
(2)我国东北河流一年有两个汛期,春汛和夏汛。根据甲图中的海拔高度表颜色判断,A地海拔最低,地势低,水不能流入海洋,形成内流区。
(3)读图乙分析,食品工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最大,所以是重要的是食品工业部门。该市发展食品工业的原材料丰富、优质。交通便利,生产工艺先进等,利于食品工业的发展。
(4)三江平原夏秋多雨,气温低,蒸发弱。地下有冻土层阻隔,土质黏重,水分下渗少。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导致地面长期潮湿、积水,形成湿地景观。
开发湿地会导致湿地调节气候或调节河、湖水量的能力下降,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生态系统平衡等危害。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地貌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平行
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A项地貌从西向东表现为高原—山地—平原;错误;B项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错误;D项东北地区的河流水量大于华北地区;错误。故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图7为我国华北地区1954~2002年气温与年降水量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16~18题。

小题1:华北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的最大值约为?
A.300毫米
B.450毫米
C.650毫米
D.35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