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六)
A.L附近是大洋中脊,为消亡边界 B.O、N、L所在大洋面积都在扩大 C.O处附近岩浆活动频繁 D.六大板块内部都很稳定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该题首先可以排除C、D两个选项,L、M之间的是南极洲板块,L、Q间的是太平洋板块,Q、P间是亚欧板块,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非洲大陆属于非洲板块,南美大陆属于美洲版块,合计六个。
【小题2】L处应该是生长边界,由于美洲板块和亚洲板块的相向运动,太平洋在不断减小,而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是相反运动的,大西洋扩大,红海在生长边界面积扩大。
考点:地球六大板块分布。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中,AC线地跨三个国家,读后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A地气候特征是:( )
A.最冷月均温小于0℃
B.终年炎热干燥
C.具有干湿二季
D.终年高温多雨
【小题2】B国地形自北向南依次是:( )
A.山地、高原、盆地
B.山地、平原、高原
C.高原、山地、平原
D.山地、平原、盆地
【小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国地处亚欧板块
B.A国和C国的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
C.布拉马普特拉河源于我国,流经B国,在A国人海
D.B国是亚洲耕地面积、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AC线地跨三个国家,依据其纬度和经度数值可以确定图中经度为东经,三个国家分别为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国。A地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小题2】B国为印度,其地形由北向南依次为喜马拉雅山地、恒河-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
【小题3】C国为孟加拉国,属印度洋板块,A错;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B对;布拉马普特拉和源于我国(雅鲁藏布江),流经印度,在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C错;亚洲耕地面积最大国家是我国,D错。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海拔高度与降水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 )
A.南坡1500-2500米
B.南坡2500米以上
C.北坡500-2200米
D.北坡2200米以上
【小题2】甲河属于( )
A.长江流域
B.淮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珠江流域
【小题3】乙河谷从成因来讲,属于( )
A.流水侵蚀谷
B.冰川谷
C.风力侵蚀谷
D.断层谷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纬度分布可知,甲为南坡,乙为北坡,北坡随高度上升,降水量增加,C、D错;南坡大致在2500米以上,降水量随高度上升而减少,故选B项。
【小题2】甲河海拔接近500米,降水量大致在800mm,根据纬度位置、山体海拔和降水量可推测,甲河为汉江,属于长江流域,A项正确;淮河流域地势低平,海拔低于200米,B错;黄河流域降水少于800mm,C错;珠江流域纬度低,降水量大,D错。
【小题3】根据上题分析,该山地为秦岭,乙河谷为渭河谷地,因发生断层,岩体相对下沉而形成,所以选D项。
考点:区域定位;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变化;渭河谷地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28分)挪威和瑞典是北欧国家,斯湛的纳维亚山脉位于两国之间,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各题。
(1)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走向是 ,挪威西南治海的气候类型是 ;1月份,挪威沿海的气温比同纬度的瑞典 ,原因是 。(10分)
(2)挪威的主要城市分布在 。瑞典东南部人口密度大的自然原因土要是 。(6分)
(3)简要分析挪威降水量丰富的原因。(6分)
(4)在第四纪冰期,北欧为冰川覆盖,挪威西海岸的峡湾地貌〔材料二之图③)就是冰川作用的结果。描述挪威西海岸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6分)
参考答案:
(1)东北----西南(2分),温带海洋性气候(2分),高(2分),受海洋和暖流的影响大(4分)
(2)(南部)沿海(2分) 气候比较温暖(2分),地形比较平坦(2分)。
(3)受来自海洋的(西风) 暖湿气流影响(2分),且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水汽充足(2分),地处迎风坡,降水丰富(2分)。
(4)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2分),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2分),海平面上升,海水沿谷地入侵(2分),形成峡湾。
本题解析:
(1)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据此不难看出斯堪的纳维亚山脉走向为东北-西南向;挪威西南沿海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终年温和湿润,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使得1月份该地气温比同纬度瑞典的气温高。
(2)从图中不难看出挪威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瑞典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该地区人口密集,主要和气候、地形两因素有关,该地纬度较低,气候比较温暖,地形较为平坦。
(3)挪威位于中高纬度大陆西岸,受西风带影响,风从西部海洋携带大量水汽,在地形的抬升作用下,形成丰富的降水。沿岸的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湿作用也是该地降水丰富的原因之一。
(4)挪威峡湾主要由冰川侵蚀所形成,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随着气候变暖,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海水沿谷地入侵,形成峡湾。
考点:气候、外力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第五套人民币20元背面图,该版面景观为桂林山水,具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特点,被称为“四绝”。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该版面景观所表示的地貌是
A.喀斯特地貌
B.风蚀地貌
C.冰川地貌
D.火山地貌
小题2:该版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A.冰川侵蚀作用
B.海浪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流水溶蚀作用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第五套人民币20元背面图为桂林山水,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漓江水清澈秀丽,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是桂林“四绝”。其地貌为喀斯特地貌。
小题2:该版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流水溶蚀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此题需明确喀斯特地貌是在一定的大气、气候和生物条件下,水对岩石的溶蚀、侵蚀及淀积沉淀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大气、生物、岩石的相互作用。桂林山水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知识小结】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
1.岩石条件:石灰岩广布,并且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所以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都很好。地形条件:东面、北面和西面都是山地,中间地势低平。
2.气候条件:位于我国的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全年降水丰沛。生物条件:本地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生物生长,旺盛的生命活动和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质的含量较高,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3.水文条件:气候上该地降水丰富,地形上三面环山,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比较丰富。
4.水对可溶性岩石间的化学反应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速,所以我国南方尤其是亚热带地区的溶蚀速度比北方快;再加上南方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生物化学作用较强,土壤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温带要高几倍,经土壤进入水中的二氧化碳就多。所以喀斯特地貌典型。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环境与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