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读图,回答小题。
1.关于上图的说法,正确的是:2.上图中有一处陡崖,其高差可能是:
A.甲、乙两山相对高度为2470米
B.CD是山谷,EF是山脊
C.H在西南坡上,阳光充足
D.H地比B地降水多
E.98米
F.198米
G.698米
H.298米
参考答案:1. D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甲山的海拔是1150米,乙山的海拔是1320米,两山的相对海拔是270米,A是错误的;CD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EF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B是错误的;根据图中指向标,H位于东南坡上,C是错误的;根据图中风向,H地位于迎风坡,B位于背风坡,H地比B地降水多,D是正确的。
2.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公式“(n-1)×d≤△H<(n+1)×d”中,n表示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n为2,d为200米,200米≤△H<600米,正确的是D。
考点:主要考查了等高线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等高线的相关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下图是世界某岛屿等高线(单位:米)及相关气候资料图。该岛的山地主要由花岗岩和片麻岩构成,该岛的努拉吉(nuraghi)很著名,它是一些用巨大玄武岩块未加任何粘合砌成的截顶圆锥体建筑。(16分)

(1)该岛的地形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岛上的玄武岩和花岗岩都属于 岩,识别它们的方法是 ,请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该岛形成的原因 。(5分)
(3)甲、乙、丙、丁四地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地,判断依据是 。(3分)
(4)比较丁、戊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并根据大气环流的相关知识分析造成两地气候异同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东部以山地为主,西部以平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2分)
(2)岩浆岩(1分)玄武岩有气孔构造,晶粒细小,甚至无结晶;花岗岩无气孔构造,晶粒粗大(2分)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浆沿着裂隙喷出地表形成。(2分)
(3)丙(1分)地处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因而人口较少(2分)
(4)相同点:都是地中海式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3分)不同点:戊地气候年降水量比丁地多,戊地冬季降水比丁地更加丰富。原因是戊地冬季位于西风的迎风坡,而丁地处于西风的背风坡(3分)
本题解析:
(1)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该岛东部大部分地区等高线闭合、密集、海拔高,属于山地地形,西部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00m以下,等高线分布稀疏,属于平原地形。地势东高西低。
(2)玄武岩和花岗岩都属于岩浆岩。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有无气孔构造,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有大量的气孔,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无气孔构造。根据“该岛的山地主要由花岗岩和片麻岩构成”这一信息可以判断,该岛是岩浆活动所形成,片麻岩是花岗岩变质所形成,岩浆活动活跃的地区多在板块边界附近,该岛位处在地中海地区,位处在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浆沿着裂隙侵入或者喷出地表而形成。
(3)地形地势影响着人口的分布,从该岛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四地中,丙地附近等高线较密集,海拔较高,地形崎岖不平,导致交通不便,不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而人口分布较少。
(4)根据两地的气候资料不难得出。相同之处为:两地都为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最高和最低气温相近,气温的年较差相近;原因是两地都为位于沿海,纬度相差不大,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不同之处为:戊地气候年降水量比丁地多,戊地冬季降水比丁地更加丰富。原因是戊地冬季位于西风的迎风坡,而丁地处于西风的背风坡。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岩石的成因、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气候。
本题难度:困难
3、综合题 下图a、b、c为等值线,若数值a>b>c,请回答:(15分)

(1)设该图示为等温线图,则:
①该地位于 半球,若该处是陆地,此图反映
的时间为 月,此时太平洋上形成 气压。
②若该图等温线弯曲是由洋流影响,则该洋流按性质
分类属于 ;若该洋流位于大西洋中低纬海区,
那么该洋流的名称是 ;
③若该地等温线弯曲是地形所致,则该地形是 (山谷;山脊)。
(2)设该图示为等高线图,则:①该地形是 。
②下面所示的剖面图中属CD剖面图的是 。

③B处气压比D处 ,说明气压与海拔的关系 。
(3)设该图示为等压线图,则:
①该处是 。 ②若该处在北半球,则A点吹 风。
③该地天气状况 。
(4)设该图示为等压面图,且该处在低空,则该处地面温度比周边温度 ,垂直气流流向为 。
参考答案:(1)北 七 高(或副热带高)暖流 墨西哥湾暖流 山谷
(2)山地 甲 低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3)高压 西南(或偏南)晴朗
(4)低 向下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分析下图(图1-2-22)回答问题:

(1)甲乙两地的地形为甲?乙?
(2)甲乙两地的高差为
A.800米——1000米? B.1333米——2000米
C.1333米——1667米? D.1000米——1333米
(3)丙地的气温为
A. 20C? B.<20C? C.<00C? D.<—20C
参考答案:(1)盆地?山地(高原)?(2)B?(3)C
本题解析:(1)由气温分布图反推地形分布,甲地气温高,说明地势低,应为盆地;甲地气温低,说明地势高,应为山地或高原。(2)甲乙两地的高差为是由气温差决定的,甲乙两地气温相差在8℃到12℃之间,按地势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计算,甲乙高差应在1333米——2000米。(3)根据等值线原理,丙地的气温有两种可能,一是大于2℃,一是小于0℃,因此只能选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比较下列四幅经纬网图,其中阴影区域的实际面积最大的是

A.①区域
B.②区域
C.③区域
D.④区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①区域东西长、南北长各20°;②区域东西长、南北长各20°;③区域东西长、南北长各10°;④区域东西长、南北长各15°。南北方向上1°≈111千米,东西方向上赤道处1°≈111千米,其他纬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综上所述,①区域面积最大。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