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八)
A.① B.② C.③ D.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主要考查了区时的计算,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凌晨2点17分,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进入太空,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纽约位于西五区,比北京时间晚13小时,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求算家在纽约(西五区)的美籍华人观看直播的时间为:2013年12月2日凌晨2点17分-13小时=2013年12月1号13点17分 。故选A。
【小题2】要考查了地球公转轨道图的判读,左侧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右侧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根据地球公转的方向,上方位置为春分日,下方位置为秋分日.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着陆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此时季节正处于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马上就要到达冬至节气。因此 A、①位于冬至日和春分日之间,故不符合题意;B、②位于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故不符合题意;C、③位于夏至日和秋分日之间,故不符合题意;D、④位于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且离冬至日比较近,故正确.
故选:D.
考点: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和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和速度..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公转轨道图的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该图中的MP、MQ为部分晨昏线。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A.20°N,120°E
B.20°S,60°E
C.20°S,0°
D.20°N,180°
【小题2】此日可能为( )
A.1月
B.5月
C.7月
D.11月
【小题3】此日,赤道上东、西半球位于夜半球的经度范围之比为( )
A.1:17
B.17:1
C.1:5
D.5:1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故判断P点所在经线与M点所在经线为180°和0时;图示晨昏线与70°纬线相切,M为切点,故M点为0时或12时,两者结合判断M点为0时,P点为180°经线,故M点应为夜半球的平分线,即图示PMQ以北地区为夜半球,Q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则判断70°S以南出现极昼,故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S;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应为12时所在经线,根据P为180°经线,M为0时,Q为6点,故图示1格经度差为30°,故M点的经度为120°W,则计算12时所在经线为60°E。
【小题2】太阳直射点位于20°S,根据3个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纬度范围约23.5°,故判断20°S与太阳直射23.5°S的冬至日(12月22日)大约相差半个月,故判断可能为1月份。
【小题3】赤道上的夜半球应为18:00---6:00;根据120°W为0时;计算18时为150°E;6时为30°W;故夜半球范围属于东半球部分为150°E---160°E,跨经度10°;属于西半球部分跨经度170°,故选A项。
考点:本题考查局部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掌握日期分界线图上的180°和0时;晨昏线分布图上时间0时、12时、6时、18时的位置的综合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泰山日出是旭日东升的壮观景象。一年中,泰山观日出时刻最早的方位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泰山日出时刻最早是当地白昼最长的时候,这时太阳从东偏北升起,偏北越多,日出时刻越早。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12分)。
下图是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用图中数字填空,只填数字)。
(1)今天(11月12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______到______之间。
(2)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的时段是从______到______。
(3)北半球夜长逐日增长的时段是从______到______。
(4)太阳直射点的①、②、③、④、⑤五个位置中,昼夜平分的是______点。
(5)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时候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点。
(6)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日减小的时段是从______到______。
参考答案:
(1)③ ④
(2)① ③
(3)② ④
(4)① ③ ⑤
(5)②
(6)② ④
本题解析:一个回归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每年的春分(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为图中的点,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直至夏至日(6月22日)移到北回归线、①、②、③、④、⑤分别为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和次年的春分日。
(1)③为秋分,9月23日, ④为冬至,12月22日。
(2)只要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
(3)从②(夏至)到④(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夜长逐日增长。
(4)赤道上昼夜平分。
(5)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6)从②(夏至)到④(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日减小。
考点: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当伦敦为正午时,区时为20时的城市是
A.悉尼(150°E附近)
B.上海(120°E附近)
C.洛杉矶(120°W附近)
D.阿拉克(0°经线附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当伦敦(中时区)为正午时(12:00),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区时为20时的时区应是东8区,东8区的中央经线是120°E。所以区时为20时的城市是120°E附近的上海。
考点:区时的换算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熟练掌握区时的计算问题即可轻松作答。
【方法技巧】区时的计算
第一步是求时区:即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的时区。其换算公式是:(某地经度+7.5°)÷15=该地所在的时区(结果取整数,舍去余数)。所求地为东经度则求出的是东时区;所求地为西经度则求出的为西时区。如求130°E所在的时区,用公式法求解如下:(130°+7.5°)÷15=9.2,取整数9,舍去余数2,该地所在的时区为东九区。
第二步是求区时差:区时差的求法有两种情况。
A.两地都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区时差=(大时区数-小时区数)×1小时;
B.两地中一地在东时区,一地在西时区,则:
区时差=(东时区数+西时区数)×1小时(不过日界线)
或区时差=[(12-东时区数)+(12-西时区数)]×1小时(过日界线);
第三步是求区时:区时的计算可以分两种情况:过日界线或不经过日界线。
不过日界线:A.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过日界线:A. 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第四步是如果有飞行时间(即路程时间),则要加上路程时间。
由此可见,利用公式计算,不必绘制时区图,但学生要理解并掌握公式的使用情况。即根据题干的信息,确定应该用哪一个公式。
当然我们还可以用一个更为简便的公式。这个公式不用管两地在哪一个时区。只需要先假设东一区、东二区……东十二区分别用代号+1、+2、……+12表示;西一区、西二区……西十二区分别用代号-1、-2、……-12表示,中时区用“0”表示。就可以根据题意求区时,其公式是: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未知时区代号-已知时区代号)×1小时+路程时间。
利用此公式计算时,需要对所求结果进行判断,因为结果可能出现负数。如果出现负数,就要再用24小时换算。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太阳对地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