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列地貌景观图,回答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的地貌景观判断,①表示风蚀蘑菇,属于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属于外力作用的结果;②表示火山喷发,属于内力作用的结果;③表示河流峡谷,属于外力侵蚀作用的结果;④表示喀斯特地面的溶洞景观,属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属于外力作用的结果。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①是由于风力侵蚀的结果,A项错误;②多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B项错误;③多位于山区,地势较高,C项错误;④表示喀斯特地貌,典型分布于我国西南云贵高原地区,D项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能结合图示判断地貌景观,结合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差异分析和主要的分布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智利南部柴滕火山(42.0°S,72.4°W)某日喷出大量气体和火山石。智利军警已启动紧急行动预案,要求当地居民撤离。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智利火山活动比较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的消亡边界
B.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的生长边界
C.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的消亡边界
D.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的生长边界
【小题2】此次火山喷发时,火山灰蔓延的方向是
A.向西北方向
B.向东南方向
C.向东北方向
D.向西南方向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智利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太平洋沿岸,虽然西临太平洋,但是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这里属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地带,是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不是生长边界。所以C对、D错。智利西临太平洋,但不是太平洋板块,所以A、B错。
【小题2】读材料可知,该火山位于南纬42°,位于南半球的西风带,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吹的是西北风,在风力吹送下,火山灰蔓延向东南方向,B对。A、C、D错。
考点:板块构造,气压带风带。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甲、乙两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向斜成山,乙为背斜成山
B.甲为良好的储油构造,乙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C.乙处可能有河流发育
D.乙处地貌是断层形成的
【小题2】甲、乙地质构造形成并出露地表的原因是( )
A.甲受挤压,经侵蚀;乙受挤压,经侵蚀
B.甲受张力,经搬运;乙受张力,经沉积
C.甲受挤压,经风化;乙受挤压,经侵蚀
D.甲受张力,经侵蚀;乙受张力,经断裂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岩层新老关系判断,甲、乙均为中心老、两翼新,为典型的背斜构造,甲为背斜成山,乙为背斜成谷,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乙处因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形成谷地,A、B、D错;乙为谷地,易发育河流,C正确。
【小题2】背斜是受水平挤压作用形成的,形成过程中或形成后由于地壳抬升被侵蚀而出露地表。
考点:构造地貌判断;地表形态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是“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内外力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
C.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裂
小题2:该地地下洞穴形成的地质作用最有可能是( )
A.地壳张裂作用? B地层沉陷作用
C.流水溶蚀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地质剖面图,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岩层状态,后发生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岩层总是把先形成的岩层切断。由此可以分析,A对。褶皱形成后,有火山活动,岩浆喷出,然后才有沉积岩形成,将火山锥埋起来。喷出岩及其后形成的沉积岩又被切断或侵入,说明又有岩浆活动发生,形成了侵入岩。图中后形成的侵入岩也发生了措动位移,说明其后又有过断层活动。所以只有A对。B、C、D错。
小题2:根据图中岩层符号,洞穴处应为沉积岩,洞穴应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C对。地壳张裂形成的是裂谷,A错。沉陷作用应该形成的是显露顺地表的坑,而不是洞穴,B错。风力侵蚀形成的是雅丹地貌,D错。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