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等值线图》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二)
A.西南高,东北低 B.西北高,东南低 C.东北高,西南低 D.东南高,西北低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山脊线即分水线(岭),是划分河流流域的界线,故答案选C。
小题2:等流时线是流域内汇流到出口断面时间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根据等流时线判断,S1等流时线数值最大,距离出口断面最远,应位于河流上游,再根据指向标判断,河流由东南流向西北,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所以答案选D。
小题3:等流时线是流域内汇流到出口断面时间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根据等流时线判断,S1等流时线数值最大,距离出口断面最远,应位于河流上游,等流时线间距较大,说明在相等的时间中,水流流过的距离较长,坡度陡,S1两侧等流时线间距大,地面最陡峻,河水流速快,侵蚀强,故答案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该图表示某区域等温线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问题。
小题1:图中甲处等温线弯曲的原因是
A.海陆差异
B.洋流影响
C.纬度位置
D.谷地地形
小题2:图中岛上乙地的气温值可能是
A.14℃
B.17℃
C.18℃
D.21℃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等值线的综合分析。
小题1:可通过经纬网定位或者说大陆轮廓来判断该地区是南亚,结合气温判断出这是冬季,然后就可以判断出洋流流向。最后可以依据“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等温线分布,判断出是洋流影响的结果。
小题2:根据等温线“高于高值,低于低值”的理论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下图中,甲地区多条大河流经少数民族聚居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地区水电开发计划倍受争议。
(1)简要说明甲地区地形形成的主要过程,并简述该地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14分)
(2)你认为甲地区是否应大力开发水电,请说明理由。(12分)
参考答案:
(1)(14分)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强烈挤压,使该地地壳不断隆升,形成褶皱山脉(4 分);因该地气候湿润,褶皱山脉形成后,经流水的长期侵蚀和切割作用,最终形成山河相间、山高谷深的地形。(4 分)
构造活跃;地形复杂、地表不稳;水源充足、多暴雨(6 分)。
(2)(12分)答案一:同意(2 分,不答理由不得分)。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且集中(2 分);建坝将带来航运、旅游、养殖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该地区多峡谷,利于建坝;人口稀少,建坝搬迁移民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后6点中任答4点给8 分)。
答案二:不同意(2 分,不答理由不得分)。该地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开发难度大,易诱发地质灾害(2 分);生态环境脆弱,开发易破坏生态环境,带来突出的环境问题,如生物多样性减少(2 分);该地距经济发达地区远,电力输送不便(2 分);经济较落后,开发还受到资金、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2 分);移民安置难度大(2 分)(对民族文化产生一定冲击,引起下游国家争议等可酌情给分)
(若不写观点,直接答理由,则按同意的理由要点给分)
本题解析:
(1)甲地位于我国横断山区,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山高谷深,其形成的主要过程是先受板块挤压,形成褶皱山脉,后受流水侵蚀而成。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质、地形和气候三方面分析。地质上,该地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地带,地壳不稳定,多地震;地形上,该地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多震又使岩体破碎、松散,地表不稳,为滑坡、泥石流等提供了物质;气候上,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多暴雨,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题时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是同意还是不同意,然后再围绕自己的观点找理由。同意的理由主要是从经济效应角度来分析,如该地水能资源开发条件优越,可带来航运、旅游、养殖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等。不同意的理由主要从环境角度和开发困难角度分析。如环境角度有易诱发地质灾害,易破坏生态环境,带来突出的环境问题等;开发困难主要有经济较落后,开发资金不足,交通闭塞,距消费市场远,电力输送不便,移民安置难度大等。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中的T1、T2均为甲处洋流流经地区的等温线。读图回答1—2题。
1、若甲处纬度为30°,则与该洋流组成环流的洋流可能是
①南赤道暖流②北大西洋暖流③西风漂流④巴西暖流⑤日本暖流⑥东澳大利亚暖流
[? ]
A.①③⑤
B.②⑤
C.②④⑥
D.①⑤⑥
2、若甲处的洋流性质为暖流,且等温线弯曲状况与图示相反,则甲处的地理坐标可能为
[? ]
A.(53°N,130°W)
B.(60°S,70°W)
C.(20°S,10°E)
D.(30°N,75°W)
参考答案:1、B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东北地区河流封冻等日数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造成M、P两地河流封冻日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①海拔高低②冬季风的影响强度③水流速度④纬度位置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松花江防汛部门为密切注意P河段冰情,可采取的合理手段是
[? ]
A、利用GPS技术,分析河流未来封冻情况
B、利用GIS技术,定位冰块的流淌速度
C、利用RS技术,确定封冻河段
D、利用数字地球,虚拟河流封冻
参考答案:1、B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等值线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