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某一天,北京昼长大于南京昼长,则这一天可能是
A.春节
B.教师节
C.国庆节
D.元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状况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北京昼长大于南京,说明越往北昼越长,故判断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应为3月21---9月23日之间,故选B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秘鲁人口、矿产、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题:
1.秘鲁人口密度小于每平方千米10人的广大区域人口稀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2.秘鲁矿产从山区运到海港的主要运输方式是
A.地形复杂
B.气候湿热
C.资源匮乏
D.地处内陆
E.河运
F.海运
G.铁路
H.公路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国家地理(秘鲁)。
1.结合图示分水岭的位置判断,图示人口密度小于10人/每平方千米的地区位于安第斯山脉的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故人口密度小主要是由于受热带雨林气候影响,过于闷热潮湿,不利于人类生存。选B项。
2.由于该国的矿产多产在安第斯山区,距西部沿海较近,运输距离较短;山区公路修建成本难度较小,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可以深入山区进行货物运输。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某日日出时间为7:20(北京时间),白昼长14小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如图所示(P<90°),甲地的位置可能为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65°N,100°E
B.23.5°N,120°E
C.69°N,155°E
D.45°N,85°E
E.①日到②日期间,地球自转的速度逐渐变慢
F.甲地在②日正午太阳方位可能位于正南或正北
G.甲昼长14小时的日期可能为③日
H.③日到④日,甲日出时的影长逐渐变长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甲地白昼时间为14小时,计算日出地方时为(12-14/2)=5:00,北京时间为7:20,该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20分,则该地经度为85°E,该地纬度无法确定,根据P<90°,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①日到②日期间,正午太阳高度变大,且达到最大,所以②日期为北半球夏至日,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变慢,而地球自转速度与公转位置无关,自转速度不变,A选项错误;②日为北半球夏至日,甲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方位位于正南方,B选项错误;甲地昼长14小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所以可能为③日,C选项正确;③日到④日,日出时太阳高度为0°,所以日出时影长不变,D选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左图为甲、乙、丙三地等高旗杆正午影子变化曲线和朝向示意图,右图为①、②、③、④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示意图(图中节气为北半球节气),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有关左图中甲、乙、丙三地地理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2.右图中四条曲线能够反映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是
A.甲、乙两地有太阳直射现象
B.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乙地
C.自转线速度甲地<丙地<乙地
D.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小的是甲地
E.①
F.②
G.③
H.④
参考答案:1. C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第一步:根据图中信息确定甲、乙、丙三地的纬度位置。甲地从6月22日到12月22日,影子始终朝北,且影子越来越长,说明甲地在北回归线以北;乙地情况是:6月22日到9月23日中间(大概8月8日左右)影子长度为0,说明太阳直射乙地,8月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所以乙地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丙地情况是:12月22日影子长度为0,说明这天太阳直射丙地,12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丙地就位于南回归线。第二步:分析选项。A选项,甲地在北回归线以北,没有太阳直射现象,该选项错误;B选项,在赤道和极圈之间,纬度越高的地区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就越大,三地相比,甲地纬度最高,所以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应是甲地;C选项,从纬度数值看,甲地纬度最大,乙地纬度最小,自转线速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自转线速度甲地<丙地<乙地 ,该选项正确; D选项,纬度越低,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很明显,乙地纬度最低,所以,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小的是乙地,该选项错误。
2.上题中已经分析出了:乙地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而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即每年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左图可知,乙地6月22日(夏至日)过后一个半月(8月8日左右)有一次直射(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右图中四条曲线显示每年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为90°且6月22日(夏至日)过后一个半月(8月8日左右)有一次直射的只有③曲线,所以C选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各题。
1.甲乙两区域共同的优势是2.乙地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石油、天然气丰富
B.太阳能丰富
C.水能资源丰富
D.内河航运发达
E.破坏森林导致水土流失
F.荒漠化
G.过量引湖水灌溉导致盐碱化
H.沿湖围垦致使A湖萎缩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和读图分析能力。
1.图示甲位于北海沿岸,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图示乙区域位于里海周围,石油资源丰富。
2.图示乙地区位于中亚内陆地区,注意“土地利用中的环境问题”,该地区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故由于植被破坏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土地荒漠化扩张。
点评:世界区域的比较分析,考查学生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难度一般。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