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二)
A.20°S,135°W B.20°N,135°W C.20°N,150°E D.20°S,150°W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中F为某经线上一点,虚线为过该点的地面垂直线,Q1、Q2是F点两个不同时刻的太阳光线,且经线、虚线和太阳光线位于同一平面上。据此完成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夏至日两个不同时刻的太阳光线是某经线上的,说明是正午和24时的阳光,图示地区是极昼地区。由题干“经线、虚线和太阳光线位于同一平面上。”可推知夏至日这一天Q1、Q2这两个不同时刻的太阳光线分别来自本地的正北方与正南方,这种情况只有极昼地区才会出现。而且太阳高度角角度小的是子夜太阳高度,角度大的则是正午太阳高度。当日最大太阳高度与最小太阳高度(可以是负值)之差的一半,就是极点到该地的纬度差。
如果是北极点极点角θ、ω相差0°,角θ、ω相差16°,则F点离极点16/2=8°
所以F点纬度为 D选项82°N。
小题2:本题难度较大,若Q1、Q2分别是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当角θ、ω之差为0°时,F点的纬度为赤道。当角θ、ω之差为16°时,F点的纬度为8°S或8°N。则当角θ、ω之差小于16°时,F点的纬度范围为8°N—8°S。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明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纬度差;(2)正确理解“经线、虚线和太阳光线位于同一平面上”这句话。该地发生极昼,夏至日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23.5°),子夜时太阳高度=当地纬度+23.5°-90°,两角度相差16°,可以算出该地纬度为82°N。另外,根据本题信息也可推算当时对应的北京时间:Ql、Q2是F点某日两个不同时刻的太阳光线,且经线、虚线和太阳光线位于同一平面上。F地有极昼现象,一条光线是正午12:00的光线,一条是24:00点的太阳光线,太阳高度角大的是12:00,小的是24:00点的,Q1大于Q2,也就是Q1时刻,本初子午线为12点,所以北京时间为20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2009年7月22日上午,千年一遇的日全食扫过我国部分地区(见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图中日全食带(阴影部分)地理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带内各地太阳能资源丰富
B.带内最多拥有两种气候类型
C.带内河流最终都向东注入太平洋
D.带内拥有五种基本地形类型
小题2:读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下图)(单位:百帕),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点风向为偏东风
B.A为北半球反气旋中心
C.A为南半球低压中心
D.a等压线数值为998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带内四川盆地太阳辐射能少;图中气候类型有高原山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青藏高原上的雅鲁藏布江注入印度洋。沿线经过高原、山地、平原、丘陵和盆地。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2:根据图中的风向逆时针吹向中心,所以该气压中心为北半球的低压气旋中心,风向为东北风。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以O点为中心的投影图,外圆为晨昏圈,不考虑地表起伏。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若A、O、B三点纬度相同,则
A.太阳直射赤道? B.O为太阳直射点
C.A点昼长可能小于北京昼长?D.C点可能位于海洋上
小题2:某日,A、D两点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和为70°,则
A.A地正东方向日出?
B.B地正午日影朝向正南
C.该日,A、C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差为30° ?
D.D地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外圆为晨昏圈,所以O点为太阳直射点或太阳直射点的对趾点(与太阳直射点相对于地球球心对称的点),AB两点位于赤道,A、O、B三点纬度相同,所以O点位于赤道,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昼夜等长,A点昼长等于北京昼长,都为12小时,C选项错误;C点为南极点,位于南极大陆上,D选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当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A点正午太阳高度为90°,D点正午太阳高度为0°,两者之和为90°,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A点正午太阳高度减小,D点正午太阳高度增大,两者之和仍然为90°;当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A点正午太阳高度减小,D点正午太阳高度为0°,所以两者之和小于90°。根据A、D两点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和为70°,则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为70°,太阳直射点位于20°S,A地日出东南方向,A选项错误;B地正午日影朝向正北,B选项错误;C点纬度为70°S,正午太阳高度为40°,A、C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差为30°,C选项正确;D地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表示不同地点6月22日的日落时刻与日照时数(阳光实际照射地面时数)之间的关系。读图,回答小题。
小题1:位于南半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甲地日照时数少于乙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因素
B.昼夜长短
C.海陆位置
D.天气状况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6月22日,南半球昼短夜长,日落时间在18时之前,图中丁地16:30日落,昼短夜长,位于南半球。
小题2:甲地昼长为21小时,乙地昼长为18小时,但甲地日照时数小于乙地,说明甲地阴天较多,是天气状况的影响所致。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城市化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