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2019-12-22 06:11:31
【 大 中 小】
|
1、综合题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A、B、C、D四处在地质构造上的名称分别是 A B C D 。 (2)C处在地形上属于 ,形成的原因是 。 D处在地形上属于________,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中寻找油气资源应的 处,寻找地下水应在图中的 处。
参考答案:(10分,每空1分) (1)地垒 地堑 向斜 背斜 (2)山岭 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谷地 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3)D C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读。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岩层断裂的相对两侧上升的为地垒,相对两侧下降的的为地堑。所以A为地垒、B为地堑、C为向斜、D为背斜。 (2)本题考查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质构造分为:皱褶(背斜、向斜)和断层。皱褶形成的地形一般为: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倒置的地形:背斜顶部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 C处在地形上属山岭,形成的原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D处在地形上属于谷地,形成的原因是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3)本题考查地质构造与人类生产的影响。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储存地下水。所以在图中寻找油气资源应的D处,寻找地下水应在图中的C处。 点评:地质构造分为:皱褶(背斜、向斜)和断层。皱褶形成的地形一般为: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倒置的地形:背斜顶部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断层上升岩块成山岭或高地(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地堑)成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岩石按其形成原因可以分为沉积岩、变质岩和( ) A.喷出岩 B.岩浆岩 C.侵入岩 D.岩浆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岩石按其形成原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由于岩浆活动而生成的属于岩浆岩。又可以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类,所以本题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循环。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8分)澜沧江流域位于板块交界处,活动断层多,地形起伏剧烈,水电开发程度高。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澜沧江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比例与坡向关系图。
 (1)澜沧江的流向为 ;流域内城镇最集中分布的省区简称是 。(4分) (2)澜沧江流域狭窄,其影响因素最主要是 ;形成流域内深切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4分) (3)澜沧江流域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小的坡向是 ;两类居民点相比,更趋向选择在采光较好方向分布的是 级居民点。(4分) (4)澜沧江流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试分析其主要原因。(8分) (5)景洪市位于澜沧江流域南部,分析其发展经济的优势区位条件。(8分)
参考答案: (1)自西北向东南(自北向南) 云(滇)(每点2分,共4分) (2)地形 流水侵蚀(每点2分,共4分) (3)西北 乡镇(每点2分,共4分) (4)地形起伏剧烈,山高谷深坡陡;位于板块交界处,活动断层多,导致岩体破碎,坡体稳定性差;降水集中夏季且强度大;水电、交通等工程建设不当诱发灾害。(每点2分,共8分) (5)必答:位于热带地区,热量条件优越;位于河流沿岸,水源充足;邻近东南亚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对外贸易便利。(每点2分,共6分) 选答:重要河港,水运便利;地形复杂多样,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少数民族聚居地,旅游资源丰富。(答对其中一点得点2分,其它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澜沧江的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或自北向南,流域内城镇最集中分布的省区有云南,简称是云或滇。 (2)澜沧江流经横断山区,山脉南北纵列分布,所以流域狭窄,其影响因素最主要是地形。形成流域内深切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 (3)读材料二图,根据图例分析,澜沧江流域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小的坡向是西北 。两类居民点相比,更趋向选择在采光较好方向分布的是乡镇级居民点。 (4)澜沧江流域内地形起伏剧烈,山高谷深坡陡。位于板块交界处,活动断层多,导致岩体破碎,坡体稳定性差。降水集中夏季且强度大。水电、交通等工程建设不当,诱发滑坡、地震等地质灾害。 (5)读图,景洪位于云南南部,属于热带地区,热量条件优越。位于河流沿岸,水源充足。邻近东南亚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对外贸易便利,有利于经济发展。景洪是重要河港,水运便利。流域内地形复杂多样,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该地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旅游资源丰富。考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成因,影响聚落选址的因素,主要地质灾害及成因,区域经济发展的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所绘的是有着“海下兵马俑”之称的海下石林。一组组多边形的岩柱排列整齐,仿佛严阵以待的军列。岩柱垂直于冷切面和地面,岩柱的高度等于熔岩流的厚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与该岩石形成有关的是( ) A.地壳运动 B变质作用 C.岩浆活动 D.流水侵蚀 【小题2】该岩石属于( )
 A.a B.b C.c D.d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岩柱垂直于冷切面和地面”“岩柱的高度等于熔岩流的厚度”及图中岩石的形状特征即可判断出,该类岩石是由岩浆活动形成的,所以本题选C。
【小题2】 结合上题分析可以判断该岩石为岩浆岩,而从图中各箭头的指向可以判断a和c分别表示沉积岩和变质岩,b表示岩浆岩,d表示岩浆,所以本题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地壳物质循环。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地面发现三处煤层出露,如要在这里进行钻探,探钻应设在(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小题2】关于地面Ⅰ、Ⅱ区的岩层褶曲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构造适合打隧道
B.A地煤炭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透水事故
C.B地不可能挖到化石
D.B地煤炭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透水事故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如果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井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看: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的部位为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的是背斜,据图可知:A地为向斜,B地为背斜,如要在这里进行钻探,探钻应设在A地,所以本题A正确。
【小题2】背斜是隧道的良好选址,A地位向斜,A错;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在向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透水事故,B正确;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不能存在于岩浆岩和变质岩中,据图可知:B地有可能为沉积岩,所以有可能挖到化石,C错;在背斜处开采煤炭等,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所以本题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山地的形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