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A.出行导航 B.规划城市道路交通 C.进行矿物地质探测 D.建立城市管理数据模型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某两地经济联系示意图,完成问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产业联系和产业转移。
小题1:结合图示反映,影响L产业的区位优势发生了变化,故L产业应由甲地向乙地转移。
小题2:图示反映L产业在甲地的区位优势在弱化,而在乙地的区位优势在提高,具有这样的区位因素变化的产业最可能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小题3:图示反映甲乙之间既有密切的经济联系,且甲地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逐渐向乙地转移,故判断甲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乙为距离东部地区距离较近的中部地区。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下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5分)
材料1:我国汽车产业群地区分布图。
材料2-近十多年来,我国吸引多家欧美日汽车生产公司在我国投资合作或建厂,在2001年至2009年这短短的数年中,汽车产量从200万辆快速增长至上千万辆。而仅在2008年到2010年这几年里,汽车市场规模就将近翻了一番。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达到了1826万辆和1806万辆,中国无疑是全球汽车生产的大国和汽车最大消费市场,但我国还不是汽车制造强国,汽车出口还处于初级阶段,与汽车出口大国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1)根据材料1,说出我国汽车工业空间分布特点。(3分)
(2)材料2表明我国已成为汽车转移对象国,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6分)
(3)外国品牌的汽车多在中国投资建立汽车组装厂,而车型均从国外引进,原因是什么?我国应如何应对?(6分)
参考答案:(1) 我国汽车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长江沿线及东北地区。(3分)
(2)我国汽车工业的有利条件是(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较快)市场广阔;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投资环境较好)内部交易成本低;(有相关产业的优势——与汽车业相关的钢铁、机械等工业我国排世界第一)产业基础好,有良好的产业协作条件。(6分)
(3)原因:组装环节需要较多的廉价劳动力,附加值低;设计环节附加值高,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2分)
应对措施:在接受产业转移时,要注意研究、开发一起引进;加大自主品牌的投入、研发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4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工业发展。(1)直接根据材料一图示概括。(2)影响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从地价、市场、科技、政策、劳动力、工业基础等方面分析,注意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3)影响组装厂的主要因素是廉价劳动力;而车型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科技和人才;应对措施则从发展我国的科技和人才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图1为广东省佛山市产业分布示意图,图2为佛山市顺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1分)
(1)佛山市工、农业空间分布的特点是?。(2分)
(2)改革开放初期,港商在佛山市投资建厂,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是?。(4分)
(3)顺德区家具业高度集聚,并且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专业镇,其优点是?。(3分)
(4)近年来,佛山市工业出现向外地转移的趋势,其对佛山市的有利影响?。(2分)
参考答案:(1)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主要分布在西部
(2)政策支持;劳动力充足;临近香港;交通便利
(3)便于企业间交流与协作;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4)有利于产业升级;改善环境
本题解析:(1)根据佛山市产业分布示意图中不同产业的位置分布,可知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主要分布在西部。(2)改革开放初期,港商在佛山市投资建厂,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有可以参考教材相关知识。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来回答。 (3)顺德区家具高度集聚,并且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专业镇,其优点是可知参照救材中意大利新工业区相关知识点来回答,高度集聚、分工明确,便于企业交流与协作;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4)近年来,佛山市工业出现向外地转移的趋势,有利于促进佛山市产业升级,改善环境,也可参照救材中产业转移的带来的影响要点来回答,注意此题只需考虑对转出地区带来的有利于影晌。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假定钢铁厂选址时只考虑运费,且运费仅与所运货物的重 量和运距成正比,图乙中c点与煤、铁产地和市场的距离相等。 据此完成1~2题。 
1、1800年钢铁厂选址应接近以下四点中的
[? ]
A、a
B、b
C、c
D、d
2、如果工厂选址在c点最合适,那么
[? ]
A、所需煤的重量大于铁矿石的重量
B、所需铁矿石的重量大于煤的重量
C、所需煤铁的重量大于产品的重量
D、生产1吨的钢铁需1吨煤与1吨的铁矿石
参考答案:1、A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题《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