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A.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小值 C.悉尼正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大值 D.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甲图中二至日太阳分别从南北两侧照射且两日太阳高度相同,因二至日太阳分别直射南北回归线,因此说明甲地位于赤道;二至日太阳均从南侧照射乙地,说明乙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北温带);二至日太阳均从北侧照射丙地,说明丙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南温带)。
【小题2】甲图中b表示太阳从北侧照射赤道,说明此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包括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均达到全年最大值,整个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考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该图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此时A点的区时是 ( )
A.7月8日12时
B.7月7日24时
C.7月8日6时
D.7月8日16时
【小题2】此时北京时间是 ( )
A.7月8日15时
B.7月8日14时
C.7月8日20时
D.7月7日14时
【小题3】有关A、B、C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点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三点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三点角速度相同,线速度B点大于C点
D.三点线速度相同,角速度A点大于B点
【小题4】有关A、B、C三点所在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A点在B点的东北方向上
B.B点在C点的西北方向上
C.A点在C点的西南方向上
D.C点在B点的东南方向上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C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日界线问题,顺地球自转方向,日期增加的是0时经线,日期减小是180º,与之相差180º的经线就是A经线,0时经线是90ºW。所以A的时间是7月8日6时。选择A项。
【小题2】0时经线是90ºW,北京时间是7月8日14时。选择B项。
【小题3】本题考查地球自转速度特征。其中角速度处处相等,线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递减。正确的是C项。
【小题4】本题考查经纬网判断方向。正确的是C项。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012年7月18日~22日,央视“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直播报道团队,向全世界播报了赛伦盖蒂大草原的百万角马向肯尼亚大迁徙的情景。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各题。
材料一 非洲生态退化程度分布图及东非高原局部区域
材料二 图中甲、乙两地气温、降水分布图
(1)央视直播期间,内罗毕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是 。(2分)
(2)图中马拉河水源补给类型主要是 ;丙洋流对沿岸气候影响是 ; P区域水平自然带名称是 ,该自然带并不符合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4分)
(3)说出图中角马大迁徙路线的大致方向,并简述理由。(3分)
(4)试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P区域生态严重退化的主要原因。(3分)
参考答案:
(1)昼短夜长 (逐渐)增大(2分)
(2)雨水补给 增温增湿 热带草原带 地形(4分)
(3)由南向北迁移(1分)
原因: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干湿两季;(1分)7月份乙地正值草原气候的雨季,草类茂盛;而此时,甲地正值草原气候的干季,草类枯黄。(1分)
(4)过度开垦,发展种植业(如棉花等)(1分);高原上开矿,破坏地表植被(1分);修建铁路等交通设施,草场退化(1分);城市用地扩大,造成生态环境破坏(1分)。(任答三点)
本题解析:
(1)央视直播时间为2012年7月18日~22日,该时间段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内罗毕在南半球,该时间段该地昼夜长短状况是昼短夜长。由于太阳直射点离该地越来越近,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
(2)由于马拉河流经的地区是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而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故该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主要是雨水补给。丙洋流为暖流,故对沿岸的气候的影响是增温增湿的作用。P为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其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故该区域水平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由于该地的气候类型是因为地势高、对流弱而形成的,故该地的自然带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3)图中角马大迁徙路线是在甲乙之间,角马迁移是为了丰富的水草。甲、乙都是热带草原气候,但甲在南半球,乙在北半球。该时间是北半球的夏季,此时乙地进入雨季,草类茂盛;而甲为冬季,降水少,草类枯黄。故迁移路线为从甲向乙,即从南向北移。
(4)由图可以知道P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其地表植被为草原。该地有城市、铁路、黄金和铜矿、棉花,人类在该区域生态退化主要有发展种植业,会造成土地退化;在开矿的过程中会使地表植被减少;修铁路也造成草地退化;此外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也会使生态环境逐渐退化。
考点: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河流补给类型、洋流及对沿岸气候的影响、自然带、热带草原动物迁移及生态退化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在左图中画出地球公转方向,用★标出近日点、远日点。
(2)地球处于①位置时,为北半球的 日(二分、二至日),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 (方向)移动。
(3)地球处于④位置时,右图所示的四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
(4)地球由②向③位置运行过程中,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将逐渐___ (增大或降低),北京白昼的变化规律是_ __。
参考答案:(1)见图
(2)二分 赤道 北
(3)海口 哈尔滨
(4)降低
北京昼长逐渐变短,到③位置昼夜等长
本题解析:(1)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结合图示的太阳直射点
位置判断,②位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判断为夏至日,为6月22日,远日点为7月初,在②过后几天;④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故判断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近日点为1月初,在④过后几天。(2)结合上题分析,①为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且直射点向北移动。(3)地球位于④为冬至日,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越往南昼越长,故昼长最长的是最南面的海口。正午太阳高度自直射点(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故哈尔滨离太阳直射点最远,正午太阳高度最小。(4)图示从②到③,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上移到赤道,故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变小。由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故北京昼长变短,夜变长。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公转的概况,并利用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判断二分二至日和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地理现象中,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更替
C.昼夜长短变化
D.四季变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变化都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在阳光照射下而形成昼夜现象;由于地球自转形成昼夜更替现象,故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学生需要比较昼夜现象、昼夜交替和昼夜长短变化形成原因的差异,注意区别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大气受热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