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图》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A.40m B.45m C.55m D.65m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分析。
【小题1】注意P、Q两处的地形不是山峰;图示①处等高线“凸低为高”为山脊。
【小题2】图示陡崖经过的最高等高线为50米,故陡崖顶部的海拔高度为50—60米。
【小题3】根据等值线高于高值,低于低值的特征,判断P处的海拔高度范围(40,50);Q处的海拔高度范围(60,70),故PQ的相对高度(10,30)。
【小题4】观赏陡崖应从低处适当的距离观赏。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由于光照时间长短不同,会出现明显的温度差异。读某中纬度内陆地区等值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不可能的是 ( )
A.甲、乙位于北半球的阳坡
B.丙、丁位于南半球的阳坡
C.甲地较丙地纬度低,气温较高
D.乙地较丁地海拔低,气温较高
【小题2】若a为12°C等温线,则乙地气温的数值可能是 ( )
A.15
B.14
C.9
D.16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图中只知是中纬度,没有标注纬度,所以不能判断是哪个半球,甲、乙可能位于北半球的阳坡,A可能。丙、丁可能位于南半球的阳坡,B可能。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所以等温线a的温度高于b,甲地较丙地纬度低,气温较高,C 可能。乙地和丁地在同一等高线上,海拔相同,D不可能,选D。
【小题2】读图,甲乙两地高差是500米,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C,所以甲乙温差约3°C。若a为12°C等温线,则b 是15°C等温线,A对。
考点:阴坡、阳坡的差异,高差与温差的计算,影响温度变化的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及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发生上图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2.图示的四处房屋,阳光入射时间最长,且受上左图所示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3.下列不属于图中乙处地质灾害形成必备条件的是:
A.突发地震
B.坡度较大的山地
C.连降暴雨
D.地表堆积物较多
E.a
F.b
G.c
H.d
I.短时间内充足的水
G.丰富的堆积物
陡峭的沟谷
植被稀少
参考答案:1. B
2. B
3. D
本题解析:1.图中所示地质现象为滑坡与泥石流。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从两者定义可知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坡度较大的山地。
2.华北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房屋朝向南时阳光射入时间最长,四地中a朝向西南,b、c都朝向南方,d朝向东南方;滑坡多发生在陡坡,泥石流多形成于山谷,所以房屋应避开陡坡和山谷,a、c、d都位于山谷附近,b点位于山脊的相对平坦处,综合考虑,b点是最佳地点。
3.见上题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资源问题与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