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六)
A.花岗岩 B.玄武岩 C.石灰岩 D.变质岩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图中的箭头方向,火山爆发指向碳大气蓄库,大气中CO2浓度增加,有利于光合作用,大气保温作用增强,地面气温升高,A对。碳增加不会破坏臭氧层,B错。火山灰物质,可以增强大气逆辐射,C错。直接增加的大气温度有限,D错。
【小题2】花岗岩、玄武岩都是岩浆岩,和变质岩都不属于海洋生态系统,A、B、D错。海洋中的珊瑚礁属于石灰岩,是珊瑚虫遗体堆积形成,属于海洋生态系统,C对。
考点:大气的保温效应,岩石类型及成因。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30分)
(1)甲地的地质构造属于________,简述该地地貌的成因。(8分)
(2)乙地地貌类型为_______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8分)
(3)简述丙地地貌的形成原因。(6分)
(4)分析丁地区聚落分布集中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向斜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2)冲积扇(或洪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降低,河流携带的物质在山前(山麓)堆积。
(3)丙地地貌是可溶性岩石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
(4)丁地区为河流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河网密布,交通便利等。
本题解析:
(1)甲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石坚实,不易被侵蚀,因而形成山岭。
(2)乙地位于山前,形态呈扇形,为冲积扇。
(3)丙地为喀斯特地貌(或岩溶地貌),是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
(4)根据丁地区的海陆位置和地形特点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
(2)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是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示地区2009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地貌带来什么影响?
(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是________,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呈“V”型。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横剖面呈“U”型。
(2)冲积扇 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
(3)2009年与1949年比较,林地减少,耕地增加,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4)沿河、沿海岸分布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
本题解析:
(1)根据河谷所处的位置和地形分析其成因,从侵蚀作用特点和形态特征来区别。
(2)C处处在山麓地带,介于山区和平原的过渡位置,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因而形成冲积扇。
(3)读图分析,结合图例可以看出,2009年与1949年比较,林地减少,耕地增加。这一变化会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从而造成水土流失加剧,使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4)聚落分布特点从聚落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来描述。形成原因从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利影响因素来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作用是(?)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沉积作用
C.风力搬运作
D.流水沉积作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黄土高原的形成主要是风力沉积作用而成的,有风吹来的高原之说。但在黄土高原之上的那种千沟万壑地表形态则是因为黄土的土质疏松,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又多集中在每年的7、8月,且多暴雨,在暴雨与流水的冲侵蚀作用下而成的。故选A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考生首先要区分黄土高原的主要成因与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成因不同,这是考生最容易弄错的,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属于中档性的题目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大全《等值线图》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