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题《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六)
①盛行下沉气流 ②气流扩散条件变差 ③出现逆温现象 ④空气对流显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由材料一表中内容可知该地首要污染物是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
小题2:再结合材料二中的图示信息可知,近地面气温变化先减后增,由此可判断出现了逆温现象,逆温的存在会使空气对流减弱,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小题3:连日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烈,此时可能是在高压中心控制之下,空气对流运动微弱,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在强紫外线照射下可能出现光化学烟雾,同时臭氧的浓度也会增加。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抓住材料和图示的基本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并能掌握空气运动和天气状况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以下左右两幅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以下四幅气温和降水量示意图与甲河流域气候特点相符的是 ( )
【小题2】根据右图,可推知甲河流域此时( )
A.盛行西北风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盛行西南风
D.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左图可以看出,该河位于30°S到40°S之间大陆西岸,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A图中7月份前后高温少雨,1月份前后温和多雨,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B图7月份前后温和多雨,1月份前后高温少雨,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C图全年温和湿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图7月份前后高温多雨,为温带季风气候。
【小题2】从右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河流水位高于潜水位,河流水补给潜水,为丰水期,降水较多;因此此时为南半球的冬季,该地受盛行西风带控制,盛行西北风。
考点:气候类型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下图是“某地近地面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后完成下列问题。(9分)
(1)图中点①至点⑤,气压最高的是 ,气压最低的是 。
(2)A、B两地受热的是 ,该地空气垂直运动的原因是 ;
(3) A、B两地气压较高的是 ,天气晴朗的是 。
(4)在下面三幅图中用带有方向的箭头画出热力环流。
参考答案:
(1)④ ⑤
(2)A 受热膨胀上升
(3)B B
(4)略
本题解析:
(1)认真审题,注意区别等压面、等高面,及其图中各点的位置。根据等压面的特点可知,①②③点的气
压相等;根据垂直方向气压变化规律: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上空,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④点气压大
于③点,气压最高;⑤点气压小于①点,气压最低。
(2)由图可知⑤点在A地的近地面上空,气压低;根据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可知,A地受热,空气受热膨
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3)由图可知④点在B地的近地面上空,⑤点在A地的近地面上空,在同一高度的水平面上,④点气压大
于⑤点,所以A、B两地气压较高的是B;根据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可知,B地较冷,空气冷却下沉,不易
形成降水,天气晴朗。
(4)本题考查学生对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注意不同地区形成的热力环流的成因差异。具体画法如下: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该图为北半球高空气压分布图,图中MN为等高面。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0分)
【小题1】图中A、B、C、D、E五处,气压相等的是_________三处;气压最高的是______处;气压最低的是_____处。
【小题2】甲乙两处冷热不均,甲、乙两处中受热的是 处,冷却的是 处。
假若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则甲、乙两处中的________处位于海洋。
【小题3】在近地面,甲处气压比乙处_____,丙处实际风向是刮______风。
【小题4】若此图是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环流侧视图,则 处是城市中心。若丙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选择填空)
A.净化.增湿
B.增温.增湿
C.减湿.减温
D.净化.增温
参考答案:
【小题1】B、D、E A C
【小题2】甲 乙 乙
【小题3】低 东南
【小题4】甲 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等压面的弯曲和垂直方向气压变化特征判断:图中A、B、C、D、E五处,气压相等的是B、D、E三处;气压最高的是A处;气压最低的是C处。
【小题2】根据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分析:甲乙两处冷热不均,甲、乙两处中受热的是甲处,冷却的是乙处。假若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则甲、乙两处中的乙处位于海洋。
【小题3】在近地面,甲处气压比乙处低,丙处实际风向是刮东南风。
【小题4】若此图是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环流侧视图,则甲处是城市中心。若丙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净化、增湿。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点评:热力环流过程: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气压出现高低差异,促使大气出现从高压到低压的水平运动。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有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图,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的高度可达60千米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F处气压比G处低
【小题2】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图,S线代表地球表面,根据箭头方向,E处海拔高,气温比H处低,A错。大气环流主要在对流层,顶部最大高度是17-18千米,F处的高度不可能到达60千米,B错。气流②只可能是南北方向运动 ,C错。F处海拔高,气压比G处低,D对。
【小题2】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环节①是在陆地上的大气降水,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A对。环节②是地表径流,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是热量、水分,B错。环节③海洋水汽蒸发,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升高,C错。环节④是水汽输送,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与海陆热力差异相关,D对。
考点:大气环流的基本原理,海陆间大循环的主要环节。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地球运动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