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题《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四)
A.沙质荒漠化 B.石质荒漠化 C.次生盐渍化 D.过度开垦化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C
本题解析:
小题1:荒漠化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一种土地退化现象,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小题2:荒漠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小题3:荒漠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和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小题4:本题考查荒漠化的治理措施。应对荒漠化,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切实履行好政府的职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
点评:本题以以某区域荒漠化现象为背景,考查荒漠化的成因及治理措施,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荒漠化的防治措施包括: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山西汾河流域图和A市的气候资料图?
图1?图2
材料二:杏花村(B村)地形平坦,相传于公元五世纪就开始酿酒,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杏花村酿酒用晋中地区、吕梁地区的无污染优质高粱、大麦、豌豆做原料,加上杏花村取之不竭的优质水源,给杏花村酒以无穷的活力。马跑神泉和古井泉水都流传有美丽的民间传说,被人们称为“神泉”。
(1)指出A市的气候类型,并分析A市气候大陆性强的主要原因。(6分)
(2)分析杏花村发展酒业的有利的区位因素。(6分)
(3)简要分析汾河的夏季水文特征。(4分)
参考答案:
(1)(6分)温带季风气候(2分)。距海洋较远;(2分)东部山地(太行山)阻挡夏季风(东南季风)的深入。(2分)
(2)(6分)(每点2分,总分不超过6分)
靠近优质高粱、大麦、豌豆产地,酿酒的原料丰富; (2分)利用优质的泉水,提高酒的品质;(2分)酿酒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2分)杏花村的知名度高。(2分)
(3)(4分)(每点2分,总分不超过4分)
径流量较大;(2分)含沙量较大;(2分)流速较快。(2分)
本题解析:
(1)从气候图可知该地冬季最低温度小于0℃为温带,降水集中7、8月份,为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表现为温差大,降水变化大;主要原因是离海洋远(深居内陆),加之受地形阻挡水汽难以到达。
(2)题目中已给出原料丰富(无污染优质高粱、大麦、豌豆),水质优良“神泉”,历史悠久(相传于公元五世纪就开始酿酒),经验丰富,知名度高(路童遥杏花村)。
(3)汾河为外流河,外流河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汛期、冰期、含沙量分析:夏季:降水较多所以水量较大,流量大含沙量大(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夏季比其他季节水位高,流速快。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荒漠化不仅破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而且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某日下午沙尘暴区域(阴影部分)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人类活动是现代荒漠化的主导因素?
(2)结合材料,说明图示沙尘暴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
参考答案:
(1)自然条件是形成荒漠化的重要因素,但其作用过程较缓慢;人类的过度放牧、滥伐森林、过度垦荒,以及不合理的灌溉方式等加速了荒漠化的进程,成为荒漠化的主导因素。
(2)干旱、半干旱;沙漠(荒漠)广布;植被稀疏(以草原、荒漠为主);河流发育程度低等。
本题解析:
(1)自然条件主要是指异常的、不稳定的气候条件,如大风、强风等天气状况等,特别是严重的干旱条件,由此造成局部地区的植被退化,风力侵蚀、磨蚀加快加重,引起自然状态下的土地荒漠化现象。自然条件是形成荒漠化的重要因素,但其作用过程是比较缓慢的。而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人类的过度放牧、滥伐森林、过度垦荒,过度开矿,以及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不合理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等都加速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从而成为土地荒漠化的主导因素。
(2)图示沙尘暴区域位于我国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属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稀疏,以草原、荒漠为主;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加速了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进程;该地区因气候干燥,河流稀疏,河流发育程度较低,灌溉水源不足。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1965年和1975年的统计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由A、B两个栏目可以看出,1965~1975年间,该地区耕地面积的增加,是靠___________等不合理的生产方式获得的。
(2)由C、D、E、F、G、H等栏目可以看出,森林资源遭到破坏,导致该地区____________恶化,____________加剧,最终使粮食产量逐年下降。
(3)今后,该地区应进一步保护好现有森林,_____________,加速植树造林,才能不断改善生态环境。
参考答案:(1)毁林开荒
(2)气候?水土流失
(3)退耕还林
本题解析:数据提取和分析论证能力是一项基本能力,应学会分析有关数据的变化趋势及各项数据之间的联系,推导有因果关系的数据之间的必然联系。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联合国将21世纪定义为“海洋世纪”。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可燃物质。在海洋资源开发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下图是黑海可燃冰分布图。据图描述可燃冰的分布特点,简述海洋资源开发对黑海周边国家发展的影响。 
————————————————————————————————————————————————————————————————————————————————
参考答案:特点:分布不均,集中在水深2000 米以下的海底,水深200 米至2000 米的海底分布少;
影响: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机会;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地球运动及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