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题《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二) 
            
            
            
 ①霍尔木兹海峡 ②直布罗陀海峡 ③黑海海峡 ④马六甲海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日本日平均气温≥10℃的日数分布图(图中数字单位:日),回答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等值线分布基本与纬线平行,反映了气温自低纬向高纬递减,故判断主要是受纬度高低的影响。
小题2:日本多火山地震,主要结合其板块位置、地壳运动分析。但注意日本所处的板块位置为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故多火山、地震。
小题3:日本的主要工业区分布于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故B项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能抓住图示等值线的分布特征、日本的板块位置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是解题的关键。本题还可结合洋流、海陆位置对气温的影响设计试题。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甲国的主要地形特征。(4分)
(2)每年6月是巴基斯坦沙尘暴最频繁的时期,试分析形成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8分)
(3)中巴两国计划建一条从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到中国新疆喀什的中巴铁路(如图5中所示),指出中巴铁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6分)
参考答案:
(1)东北高,西南低;以高原山地为主(4分)。
(2)地处西南季风难以影响地区,降水稀少;靠近沙漠,沙源丰富;6月气温高,蒸发旺盛,地表干燥;受热低压影响,风力较大;植被覆盖率低。 (8分)
(3)加强与巴基斯坦的经济联系;便于扩大贸易往来;可以缩短石油等资源运输的时间和距离;丰富能源来源渠道;减轻我国能源压力;扩大我国西部地区的开放程度,促进经济的发展。(6分)
本题解析:
(1)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情况,甲国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应以高原山地为主;东北部海拔较高,,西南部海拔较低。
(2)沙尘暴发生的条件一般有:风力较大;有较多的沙源物质;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植被覆盖率低,地表缺乏植被保护等。巴基斯坦降水稀少,6月份气温高,蒸发旺盛;植被覆盖率低,地表缺乏保护;附近有沙漠,提供了沙源;风力较大。
(3)交通运输线路的建设可以加强地区间的联系,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中巴铁路的建设可以促进两国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两国的经济联系,扩大贸易往来,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的开放程度,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20分)如图为世界某一区域简图,MN表示晨线,与300E经线所成的角为20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等值线表示D河流域等降水量线分布,简要说明D河流上游地区降水丰富的影响因素。(4分)
(2)一艘油轮从波斯湾出发,走最近航线到欧洲鹿特丹港,分析此航程中油轮可以节省燃料的海域及其原因。(6分)
(3)B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试分析其资源优势和劣势。(4分)
(4)C海域是??海,该海域污染严重,其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参考答案:(1)受纬度位置(赤道低气压带)影响;(2分)
地形(高原山地迎风坡降水多)。(2分)
(2)可以节省燃料的海域:阿拉伯海、大西洋、英吉利海峡和北海。(2分)
原因:阿拉伯海此时吹东北风,洋流呈逆时针运动,油轮可顺风顺流而行;(2分)
在大西洋、英吉利海峡、北海受盛行西风影响,油轮顺风而行。(2分)
(3)优势:石油和天然气、光热、草场资源丰富。(2分)
劣势:淡水资源少、耕地资源少、大多数矿产资源短缺。(2分)
(4)红海(2分),
海域石油运输船舶过多,沿岸石油生产和意外事故造成石油污染;(2分)
海域较封闭、污染物不易扩散净化(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下图为“1271 - 1295年马可·波罗东行路线示意图”和“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马可·波罗乘船返回途中经过的海峡D、F分别为??、?。(2分)
(2)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东行途中经过A、B、C三地,其所属的气候类型分别是右图中的A?,B?,C?(填数字代号)。其中A地的气候形成原因是??,全球的分布规律?。(7分)
(3)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②所表示的气候类型名称是??,其气候特点是
?,成因是 ?。(3分
)
参考答案:
(1)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2)A—①? B—④? C—③?夏季受副高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3)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常年受盛行西风带影响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题《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