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A.90° B.66°44′ C.23°26′ D.46°52′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太阳能红绿灯上的太阳能光板,要面向太阳,即朝向南方,图中为李某在乘车时等红绿灯拍的照片,可知此时李某车辆正在向北方行驶,所以本题B正确。
【小题2】莆田位于北半球,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能光板与地面的夹角小;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能光板与地面的夹角大,因此该夹角的调整范围就是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即46°52′,所以本题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中a为纬线,P是晨线与该纬线的交点。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若6月22日,P点不存在,则纬线a的度数可能为( )
A.0°—30°
B.60°—90°
C.0°—23.5°
D.66.5°—90°
【小题2】当P点位于南半球中高纬度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 )
A.12月、7时40分
B.6月、8时20分
C.6月、5时30分
D.9月、16时20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6月22日,北极圈及以内为极昼,南极圈及以内为极夜,如果P点不存在,说明纬线a的度数位于极圈以内,D项符合。
【小题2】P点是晨线与纬线交点且位于南半球,如果为12月,此时是南半球夏季,日出早于6:00,A错;6月为南半球冬季,日出晚于6:00,C错;9月日出接近6:00,D错;所以B项符合。
考点:晨线与纬线交点的变化;不同季节日出时刻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据报道, 2012年太阳活动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峰期。据此完成题。
小题1:2011~2012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以此推导上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
A.2000~2001年
B.2022~2023年
C.2006~2007年
D.2087~2088年
小题2:本次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对地球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②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GPS定位系统将受到干扰 ?④我国北方会出现极昼现象
A.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2011~2012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由此向前推11年,则上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2000~2001年。?
小题2: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会引起电离层的扰动,进而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磁场,发生磁暴、极光现象,太阳活动强烈时地球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GPS定位系统将受到干扰;太阳活动还会引起地球气候发生异常。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小题1考查太阳活动的周期,小题2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影响
?典例
?防御
影响地球气候
亚寒带树木的年轮有规律的疏密变化与黑子11年的活动周期相对应;黑子活动高峰年,气候反常的几率增多,黑子活动的低峰年,气候状况相对平稳。
世界各国和我国都十分重视对太阳活动的观测和预测,力图把太阳活动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扰乱地球电离层
人阳活动增强时发出的电磁辐射和高能带电粒子流,强烈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会使各类无线电通信产生短时间的中断现象。
?干扰地 球磁场
当太阳活动增强时,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针剧烈震动而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的“磁暴”现象。
产生极光
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会产生淡绿色、红色或粉红色的光带或光弧,叫极光。
自然灾害
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水旱灾害等。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要求:(13分)
(1)在图中圆外短线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此图为北半球 (节气)日太阳光照图,日期是 月 日,此时北京时间是 时。
(3)写出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
(4)A与B相比,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 ,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是 ,白昼时间较长的是 。
(5)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2分)
(6)图示这天福州的昼夜状况是_ ____,这天过后福州的白昼开始____ __(增长、缩短)。
参考答案:
(1)逆时针(1分)
(2)夏至日 , , 6 , 22 , 23 (4分)
(3)23°26′N (1分)
(4)A , A , B (3分)
(5)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向南北两侧递减 (2分)
(6)昼长夜短 , 缩短 (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运用。一般可从图中获得基本信息,比如晨昏线的分布特征、自转方向、时间信息等等。
(1)根据中心点为北极点判断自转方向:逆时针;
(2)根据晨昏线的特征: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判断此时为夏至日。日期6月22日;利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时间为18时(45°E),计算北京时间。
(3)根据此日的节气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4)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规律: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即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全球的昼长分布规律:越往北昼越长;越往南昼越低。
(5)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自直射点(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6)由于太阳直射北半球,故北半球昼长夜短。这天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故福州的白昼开始变小。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哪些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的短暂中断;
②地球两极地区出现的极昼.极夜现象;
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全球变暖;
④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引起电离层挠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现象;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往往与地球各地年降水量变化周期有相关性。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壳物质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