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水的运动》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二)
A.均位于我国季风区内 B.分布于我国三个阶梯上 C.一般情况图7类型的湖泊比较浅 D.对沿岸河流流量调节能力最强的是图9湖泊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图(图甲与图乙),回答下列各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甲是长江三峡,主要是沉积岩层,是岩层断裂,流水侵蚀下切形成,与变质作用无关,A错。乙是珠穆朗玛峰,是地壳运动,褶皱隆起,然后冰川侵蚀形成,B对。丙是泰山,是断块山,主要是断裂抬升,流水侵蚀形成,C错。丁是桂林山水,地壳抬升,石灰岩被流水侵蚀、溶蚀形成,D错。
【小题2】图甲中丁地的岩石类型是石灰岩。图乙中,有三个箭头指向丁,说明三类岩石都能转化成岩浆,c是岩浆。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d是岩浆岩。a或b是沉积岩或变质岩。所以A对。
【小题3】甲地区夏季的东南季风是当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A错。乙地区降水丰富,主要参与海陆间大循环,B错。丙地区的河流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C错。甲、丁两地位于季风气候区,水汽输送主要来自东南季风,D对。
考点:地质作用与地貌的成因,三类岩石的转化关系,区域水循环类型,水汽的主要来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济南市“趵突泉”形成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根据水循环原理知识,判断下列所述正确的是
[? ]
A、城市污水是导致趵突泉水质变坏的主要原因
B、城市地面硬化,导致趵突泉水位持续下降
C、南部山区降水量影响趵突泉地下水位高低
D、图中所示径流量增大,可导致城市内涝
2、前些年,趵突泉一度断流,但自2003年趵突泉实现复涌以来,趵突泉实现连续多年持续喷涌已成定
? 局。保证趵突泉持续复涌最关键的因素是
[? ]
A、区域降水增加
B、城市环境改善
C、南水北调工程
D、地下水位上升
参考答案:1、C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1~2题。
1、能够实现图中环节①功能的是
[? ]
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
2、在水循环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哪个环节施加影响
[? ]
A、②
B、③
C、④
D、⑤
参考答案:1、C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读“一带一路”示意图回答问题。(19分)
(1)某海轮从广州到阿曼运送货物。为节约燃料,请建议其出发季节并说明理由。(3分)
(2)简述船员在此航行沿途观察到的不同的地域文化特点。(6分)
(3)航行途经印度尼西亚。该国地震多发,请分析其原因。(3分)
(4)7月,索马里海域流经的洋流为寒流并且鱼群较多,为什么?(4分)
(5)建设陆上丝绸之路——铁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利自然条件有哪些?(3分)
参考答案:
(1)冬季(1分) 冬季东亚、南亚盛行西北风和东北风(1分), 印度洋洋流逆时针流动,航行过程中可以顺风顺水。(1分)
(2)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属于东南亚文化圈(1分),有多种宗教建筑(言之有理得1分); 斯里兰卡和印度属于南亚文化圈(1分),人们衣着纱丽服饰(言之有理得1分); 巴基斯坦和阿曼属于伊斯兰文化圈(1分), 人们衣着阿拉伯长袍,多清真寺(言之有理得1分)。
(3)印尼处于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2分); 地壳运动活跃(1分)。
(4)7月,索马里海域盛行西南风,海水表面吹离海岸,底部(深层)海水上升,形成寒冷的涌升流。(2分)。 涌升流从海底(深部)携带营养盐类促进饵料大量生长,吸引鱼群来此集聚和生长。(2分)
(5)沙漠广布,气候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困难;多高原山地,多地质灾害。(任答3点,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本题解析:
(1)从广东到阿曼需经过南海、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阿拉伯海,总体航向为自东向西,冬季时东亚、南亚盛行西北风和东北风,印度洋洋流逆时针流动,此时出发航行过程中可以顺风顺水。
(2)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属于东南亚文化圈,该地地域文化受中国影响,有多种宗教建筑;斯里兰卡和印度属于南亚文化圈,该地气候炎热,人们衣着纱丽服饰;巴基斯坦和阿曼属于伊斯兰文化圈,该地光照强烈,人们衣着阿拉伯长袍,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多清真寺。
(3) 印尼处于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地壳运动活跃,地震多发。
(4)7月,南半球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西南风,因此此时索马里海域盛行西南风,受其影响,表面海水远离海岸,底部海水上升,形成寒冷的上升流,将底部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促进饵料大量生长,吸引鱼群来此集聚和生长。
(5)本小题考查铁路建设的不利条件,可从气候、生态、地形、地质等方面分析。
考点:亚洲东南部、南部地理环境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大气的热状况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