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A.①地水位变化最小 B.②地含沙量最大 C.③地冰期最长 D.④地汛期最长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气候资料判断,①地位于暖温带华北地区,②地位于热带南部沿海地区,③地位于中温带东北地区,④地位于亚热带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农作物主要是棉花。D正确。
【小题2】我国的河流水位季节变化相对而言: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更大,A错。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黄河,很明显不在②。汛期最长的是珠江,在②地区。C位于东北地区,冰期最长。
考点:考查气候资料图的判读;河流的水文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世界某区域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最大气压差可能为________。请分析这种巨大差异的形成原因。(2分)
(2)图中O地的风向为 。(1分)
(3)此日,O和P两地风力较大的是 ,并说明判断理由。(3分)
(4)此日,P和Q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请分析主要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45-50 海陆热力性质
(2)偏西风(西风)(2分)
(3)P地 P地等压线比O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P地位于海洋,摩擦力小于O地。(4分)
(4)Q地为高压中心,多晴朗天气。而P地为低压,多阴雨天气,云层白天能削弱太阳辐射,晚上能增强大气逆辐射,使日温差变小;P地位于海洋,海洋的热容量较大,日温差较小。(6分)
本题解析:
(1)图中Q地气压最高,气压数值介于1040到1045之间,堪察加半岛东部气压最低,气压数值介于995到1000之间,因此图中最大气压差介于40和50之间。高低压中心分别位于陆地和海洋上,其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巨大气压差的主要原因。
(2)根据图中等压线走向可知,O地风向为偏西风。
(3)P处位于海洋,摩擦力小,且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因此风力较大。
(4)气温日较差和天气状况相关,不同天气系统控制地区,天气状况不同,气温日较差大小不同。Q地为高压中心,多晴朗天气。而P地为低压,多阴雨天气,云层白天能削弱太阳辐射,晚上能增强大气逆辐射,使日温差变小;P地位于海洋,海洋的热容量较大,日温差较小。
考点:天气系统、等压线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南美洲局部区域地图(左)及南美南部(45°S附近)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右上),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说明基多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呈狭长带状分布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说明南美南部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特征:四季如春,气候温和;10月~次年4月(5月)为雨季。成因:地处赤道附近,地势高;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2)受高大山脉限制难以向内陆延伸;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使热带荒漠带向低纬延伸。
(3)①板块碰撞挤压.形成高大山脉;②山脉阻挡西风深入,东侧降水减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③山脉东侧森林植被逐渐演化为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四地气候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年降水量大,是因为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B.乙地各月降水量都少于100mm,水资源制约其种植业发展
C.丙地气温在7—9月呈相对低值,是雨季到来所致
D.丁地气温年变化最剧烈,说明该地海拔很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甲地1月和7月附近时段降水明显偏少,应该不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A错;乙地各月降水均匀,年降水量600mm左右,水源充足,气温年较差小,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制约种植业发展的因素是光热不足,B错;丙地据图可看出,7-9月气温出现相对低值正好是其降水最丰富的时段,云雨削弱太阳辐射,C正确;丁地气温年变化大,说明大陆性强,海拔很高的地方一般年温差较小,故D错。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冷锋移动速度越快,锋前暖空气抬升越剧烈。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16日锋面经过地区没有形成降水,其原因可能是
A.锋面移动速度减慢
B.锋面性质发生变化
C.暖气团中水汽含量很少
D.冷气团中水汽含量很少
小题2:下列关于该天气过程的正确叙述是
A.16、17日冷锋移动速度基本稳定
B.17日14时河南省阴雨连绵
C.17日傍晚华东沿海地区可能有暴雨
D.雨带向东南推移过程中降水越来越少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及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小题1:结合题干可知,16日没有形成降水主要是由于水汽不足,而水汽主要来源于暖气团,故C项正确。
小题2:通过看图可知16、17日冷锋移动速度并不稳定,在17日14时至17日17时,移动速度最快,故A项错误;17日14时冷锋锋后雨区在安徽省,此时河南省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B项错误;当锋面向东南推移距海越来越近时,暖气团中的水汽越来越充足,降水量应增加,故D项错误;当锋面到达华东地区时,暖气团中的水汽充足,有可能产生暴雨,故C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水的运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