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水的运动》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世界四大渔场分别甲为①日本暖流和②千岛寒流,冷暖流交汇形成的北海道渔场;乙为③拉布拉多寒流和④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处形成的纽芬兰渔场;丙为⑤秘鲁寒流上升流作用而形成秘鲁渔场;丁为⑥北大西洋暖流和⑦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处形成的北海渔场,丙与其他三大渔场不同,故C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黄河下游地区河流与其他水体的补给关系上确的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所以只有河流补给给地下水,地下水不能补给河流。选择A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的蒸腾作用等。该图为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所以不需要考虑海水蒸发,水循环中没有坡面径流环节,由于植被的阻滞作用,增强了下渗环节,所以本题A正确。
【小题2】由于人类大规模的破坏植被,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也就是使得植被覆盖率降低,则会使得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蒸发量有所改变,不会使得该区域将水增加,所以本题B正确。
【小题3】打坝淤地和修建梯田都能减弱水土流失的程度;引水灌溉能解决一部分农业缺水状况,但不能加该流域水资源的丰富程度,只有封山育林,利用植被的涵养水源功增加该流域水资源的丰富程度,所以本题A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我国南方某河流的中游河段有一个湖泊,分析回答题。
小题1:该河的主要水源补给方式是
A.降水
B.冰川
C.地下水
D.湖泊
小题2:冬季河流与中游湖泊的关系是
A.河水补给湖泊水
B.湖泊水补给河水
C.两者没有补给关系
D.两者相互补给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我国南方地区受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丰富,为湿润地区,故河流水源补给的主体为降水。
小题2:我国南方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集中于夏季,则冬季为河流的枯水期,河流水位低,故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的区域气候特征,并结合河流水体的主要补给类型和河流流量的变化等内容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应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时期→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时期→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2.t4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
B.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覆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C.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了地下径流量
D.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
E.年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
F.洪峰流量和出现频率减少
G.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
H.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图例判断图中植被主要是林地,不是草地,后来林地开垦为耕地,聚落形成发展起来,没有放牧活动,所以A错。林地被开垦成耕,植被破坏,覆盖率减少,森林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增加,洪涝灾害增多。B对。城市化面积增大,路面硬化,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C错。图示活动没有围湖造田,D错。
2.t4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t1时期植被覆盖率高,t4时期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径流量分配不均匀,A错。丰水期水量增大,枯水期水量减少,C对。洪峰流量次数增多 ,B错。河流位于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多,流量大,冬春季节流量小,D错。
考点:该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大气的热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