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地图》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A.①河流落差最大 B.②河流流域面积最大 C.③河流水能资源最丰富 D.④河流冰期最长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读图可知,居民点P海拔为900米,K山峰海拔为1250—1300米,K山峰比居民点P高350—400米,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故K山峰的气温比P地低2℃多。
【小题2】图示区域③河流落差最大,且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沛,河流水量大,水能资源最丰富。②河流流域面积比①和③小。我国南方地区河流无结冰期。
考点:该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和河流水文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判断下列有关地理现象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乙村一年当中绝大部分时间看不到日出景观
B.A处能形成壮观的瀑布
C.图示区域最高处海拔超过900米
D.河流下游段自西北向东南流
小题2:甲乙两村的最大高差约为
A.199
B.299
C.399
D.499
小题3:甲乙两村之间将要规划建设一条村级公路,要求最大坡度不得超过20%[坡度=(高程差/水平距离)×l000/o],那么这条公路的合理设计长度最接近
A.6km
B.9km
C.12km
D.15km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乙村虽然位于山地的阴坡,但纬度相对较低,一年当中不至于绝大部分时间看不到日出景观,A不符合实际情况;A处陡崖位于山脊处,不会形成瀑布,B错;图示地区最高处海拔介于900-1000米,故C正确;河流下游段自东南流向西北,故D错,综上本题选C。
小题2:从图中看出,该图的等高距是100米,图中甲的海拔在0-100米之间,而乙处海拔在400米到500米之间,甲乙两村的最大高差约为300米-500米之间,故本题选D。
小题3:本题中主要考查交通线选址问题,山区道路修建尽量沿等高线修建,这样工程量小,代价低,工期短,结合题意,要求最大坡度不得超过20%,可以大致可算得这条公路的合理设计长度最接近9km,故本题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图为我国西部某区域7月均温(℃)等值线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两地距海远近不同
B.两地纬度差异大
C.高山阻挡了水汽输送
D.甲地为盆地、乙地为高原
【小题2】甲乙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地形光照
B.水源热量
C.交通市场
D.科技劳力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地形、洋流等。距海远近不同以及高山阻挡水汽输送,都是影响降水的因素,因此A、C项可以排除。由该图可知,7月均温甲地为24℃以上,而乙地为6-8℃,甲地气温比乙地约高出18℃,而甲地纬度比乙地高,显然应该是受地形因素(海拔高低)影响。根据经、纬度位置,可以推断该区域是我国西部昆仑山两侧,甲是塔里木盆地,乙是青藏高原。
【小题2】从上题分析可知,甲是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水源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乙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是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
考点:气温影响因素和等值线判读、我国农业发展条件的区域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为某地区海拔数据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如果该地区降水丰富,当地较大的溪沟有( )
A.一条
B.二条
C.三条
D.四条
【小题2】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右图中ab与bc两段剖面的是(两段剖面图的水平与垂直比例尺分别相同)(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b、c两点附近和东侧数值为51,145,256一线两处海拔高度较低,如果降水丰富,这两处可能形成较大的溪流。
【小题2】根据图中等值线的分布可知,a、b两地的水平距离与b、c两地的水平距离相似,而ab处坡度陡,bc处坡度缓。根据选项中水平距离和斜率,应选C。
考点:地球地图。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地球运动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