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六)
2019-12-26 23:06:38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2011年5月15日美国宇航局最新公布的照片显示,太阳表面喷射出巨大的弧状太阳耀斑,这个,据此完成下题。
 此次太阳耀斑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包括 [? ] A.全球出现大面积停电? B.许多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C.我国东北地区上空出现极光? D.全球许多国家出现强烈沙尘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20时在北京举行第26届奥运会,这时雅典(东二区)是( ) A.8月8日2时 B.8月8日8时 C.8月8日12时 D.8月8日14时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所求时区的区时=已知时区的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东二区比东八区晚6个小时,则雅典(东二区)是8月8日20时-6小时=8月8日14时。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8分) 左图图为某日的太阳光照图,右图是左图中DI、KH、CG中某一经线上各纬度该日的日出时间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中的CF为______ (晨、昏)线。(2分) (2)此日,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_ (快、慢)。(2分) (3)此时,除180°经线外,另一条日期分界线为______经线。(2分) (4)这一天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 (1)晨 (2)慢 (3)60°W (4)从20°N向南北两侧递减
本题解析: (1)由图中日出时间图可知0°在该日日出的北京时间为12点,而当地的时间为6点,可知当地的经度为30°E,而图中B所在的纬度为70°,其日出的北京时间为6点,则此时30°E的地方时为0点,故此时B点刚好出现极昼。而题目中给出这条经线为DI、KH、CG中某一经线上各纬度该日的日出时间图,故B点所在纬度一定为70°N,故70°N以内出现极昼,故CF为晨线。 (2)由70°N刚好出现极昼,故太阳直射20°N,此时离远日点(7月初)较近,故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3)此时,120°E为12点,除了180°经线以外,另一日界线的地方时为0点或24点,故为60°W。 (4)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由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N,故其分布特点是由20°N向南北两侧递减。 考点:晨昏线的判读,日界线的求法及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地球表面各纬度全年和冬、夏半年辐射总量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全年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是______,随着纬度的增高,辐射量便渐次______,极小值出现在____。 (2)夏半年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是在________的纬度带上,由此向________逐渐减少,最小值出现在 ? __________。 (3)冬半年获得太阳辐射最多的是__________,随着_________的增高,太阳辐射量也迅速_________, ? 到__________为零。 (4)夏半年与冬半年的辐射量差值,随着_________的增高而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赤道;减少;极点 (2)20°~25°;极点和赤道;极点 (3)赤道;纬度;减少;极点 (4)纬度;增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示意甲、乙两地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H)在一年中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下列题。
 【小题1】甲、乙两地的纬度值可能是( ) A.20°N、20°S B.10°S、30°N C.27°N、13°S D.15°S、25°N
|
【小题2】依照上题结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时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B.①时之后,乙地昼长短于甲地
C.③时之后,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乙地
D.④时之后,乙地昼长开始变短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解题的关键是理清甲、乙两地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H)与两地的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之间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900-纬度差,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也就是各自离当天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之差的差。当太阳直射点位于两地纬线正中间的纬线时△H为0,当太阳直射点在两地纬线之间移动离其中一点的纬度最近时,△H绝对值最大,当太阳直射点在两地纬线之外移动时△H不变。根据图中△H的变化,△H最小为0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两地正中间,所以甲、乙两地的纬度垮了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一年内甲、乙两地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大多数时间为正值,说明甲地纬度更低,应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H最大值为400且一段时间不变,说明直射点离甲地近并在其外侧移动,甲、乙两地跨400。△H最小值是-27,只有一个值,也就是直射点只能有最接近乙地的一天,不能移动到乙地外侧,这一天应该是直射回归线,乙地离该回归线的纬度比甲地近270。由此可以推算出甲、乙两地的纬度值可能是10°S、30°N(或10°N、30°S)。故选B。(如下图L2、L2分别代表甲、乙的纬线)

【小题2】根据上题分析,依照上题结论甲地纬度10°S,乙地纬度30°N。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有两次最大值900,②时甲地正午太阳高度是第二次达到900;①时之后太阳直射两地正中的100N并向南移,有段时间乙地昼长长于甲地;③时之后太阳直射100N并向北移,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开始小于乙地;④时之后太阳直射点自北回归线开始南移,乙地昼长开始变短。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