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八)
A.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 B.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 C.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煤炭的需求量增多 D.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高的特点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C
小题5:D
本题解析:
小题1:组合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山西省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形起伏大,故交通不便,②错误;从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该地区产业层次低,经济效率低,区域的发展应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而④错误。
小题2:我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提高,故市场广阔,而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高的特点,不属于市场因素。
小题3:由于我国的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且开发利用技术难度低,故我国的能源资源始终以煤炭为主,约占60%以上,其次为石油、天然气等能源。
小题4: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反映了其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主要依赖于生产的发展,故主要从山西省生产简单,没有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分析。
小题5:组合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我国能源的供应紧张主要是由于人口基数大、经济迅速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上升;而能源总量不足;而我国的能源人均消费量低,②错误;我国的单位产值能耗高,③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基础性强,学生只要掌握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的概况和我国的能源消费和主要的能源问题等内容即可。注意审题能力的培养。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和整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根治了洪灾
B.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
C.人均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通过综合开发与整治,田纳西河流域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了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到20世纪80年,田纳西河流域人均收入水平已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点评:本题关键是要求考生对必修三的相关内容比较熟悉,试题属于一般性的识记性的题目,试题难度小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城市森林是指生长在城市地域范围内,对所在环境有明显改善作用的林地及相关植被,它具有一定的规模,以林木为主体,是各种类型的森林作物、栽培作物和生活在其中的动物、微生物以及它们赖以生存的气候与土壤等自然因素的总称。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城市森林具有巨大的经济生产功能,其中最主要的经济功能是
A.提供直接有形的林产品
B.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
C.防风固沙
D.为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提供康乐游憩的环境和场所
小题2:为迎接2008年的“绿色奥运”,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确定了100多种树木为京城绿化的“主力军”,这些造林树木中,不可能有
A.针叶树
B.落叶阔叶树
C.灌木
D.常绿阔叶树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城市森林最主要的经济功能就是通过美化城市环境,而改善投资环境而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小题2:北京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不适宜种植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木等,但常绿阔叶林为亚热带树木,不能种植于温带地区。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森林的主要功能和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我国部分区域简图”,完成问题。
小题1:图例所示的某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环境污染
D.湿地破坏
小题2:该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有?
①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
②过度樵采导致土地荒漠化?
③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
④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小题3:该环境问题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图中的甲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B.大面积植树造林
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D.退耕还草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小题1:图示的环境问题主要集中的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故判断为土地荒漠化。
小题2:图示的环境问题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故①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错
误。干旱地区流水作用微弱;④土地荒漠化的形成与酸雨关系不大;错误,故选D项。
小题3:图示甲地区为塔里木盆地边缘,故为绿洲地区的荒漠化;故选A项。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太阳对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