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水的运动》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A.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土地盐碱化 B.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土地沙漠化 C.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D.乱砍滥伐森林,破坏生态平衡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潜水位的海拔高度,与地形的海拔高度变化趋势一致。所以图中河流自东北流向西南。河流所在地是山谷,地势比两侧低,所以甲处的水流应垂直于等高线指向河流,甲地下径流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B对。
【小题2】根据等值线的变化规律,按某一递增或递减顺序变化。读图可以看到,乙地数值小于50米,水位海拔低,说明这里大量抽取地下水,形成了漏斗区,C对。水位升高,蒸发旺盛地区可能出现盐碱化,A错。东部地区水位下降,不一定形成沙漠,B错。水位下降,不一定是砍伐森林,D错。
考点:等值线图,河流流向判断,水资源在利用中的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海峡中波浪能资源最为贫乏的是( )
A.马六甲海峡
B.麦哲伦海峡
C.直布罗陀海峡
D.英吉利海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海水运动。海水运动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形式。波浪: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马六甲海峡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故为无风带,故波浪能资源最贫乏。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0分)
材料一:长泰、吉林、图们江开发开放先导区
材料二:图们市位于吉林省东部边境,具有明显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最高气 温33℃,最低气温一25℃,年降水量602mm,降水量变化大,季节分布不均,多集 中于6~9月。图们市地处图们江与嘎呀河冲积而成的山间盆地之中,地貌类型多样, 素有“八山半草半水一分田”之说,山区森林覆盖率高,草药类植物资源丰富多样。 图们市地广人稀、环境污染少。
材料三:黑龙江垦区的粮食产量示意图(图1)和粮食的商品率示意图(图2)。
图1 图2
(1)简要说明图们市开发、开放优越的地理位置。(6分)
(2)图们江最主要的补给形式是_________,夏秋多__________灾害。(4分)
(3)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分析图们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方向。(提示:请分
别从三大产业部门进行分析)(8分)
(4)从农业地域类型看,材料一图中①地地处_______交错带,在土地利用中产生的最主
要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6分)
(5)根据材料三,黑龙江垦区的粮食生产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 。
黑龙江垦区从 “北大仓” 走向“北大商”所采取的发展措施有哪些?(6分)
参考答案:
(1)①距海近;②临国沿边;③中蒙通道的起点;④长吉图开发区东端;⑤东北亚经济
圈中心之一;⑥东北经济圈的中心之一。(答对1点得2分,满分6分)
(2)雨水补给(2分); 洪涝(2分);
(3)第一产业发展:①立体农业。
第二产业发展:②生物制药(或中药制药);③特色农产品加工;④木材加工(或造纸工业);⑤水电工业。
第三产业发展:⑥旅游业;⑦边境贸易;⑧现代物流业(或交通运输)(本题每答对1点得2分,满分8分)
(4)农牧(2分) 草原退化(或土地沙化、荒漠化)(2分) 土地盐碱化(2分)
(5)市场(2分) 加大科技投入(2分); 开拓国内外市场(2分)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
(1)地理位置一般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周边位置、交通位置几方面分析。位于亚洲的东北部,所以是东北亚经济圈中心之一;东北经济圈的中心之一。从海陆位置看,离海近。从周边位置,位于国家的沿边。位于长吉图开发区东端。从交通位置看位于中蒙通道的起点。
(2)洪涝灾害的发生一般从气候、地形、人为原因等角度考虑。这里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所以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雨水补给。本地区降水最集中,地形平坦,地势低平,水流不畅,故经常发生洪涝灾害。
(3)本区的自然条件: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形:山地为主地形崎岖;河流:河流流量较大,水能资源分布。植被:山地垂直地带性明显,物种丰富。区位优势:位于边疆地区,利于边界贸易。而产业发展方向:即从第一产业(山区利于发展畜牧业和立体农业)、第二产业(农产品加工工业;水电开发)、第三产业(旅游、边界贸易)依次分析。所以第一产业发展:①立体农业。
第二产业发展:②生物制药(或中药制药);③特色农产品加工;④木材加工(或造纸工业);⑤水电工业。
第三产业发展:⑥旅游业;⑦边境贸易;⑧现代物流业(或交通运输)第一产业发展:①立体农业。
第二产业发展:②生物制药(或中药制药);③特色农产品加工;④木材加工(或造纸工业);⑤水电工业。
第三产业发展:⑥旅游业;⑦边境贸易;⑧现代物流业(或交通运输)
(4)材料一中的位置1处于农牧交错地带,本地区地广人稀,地形较为平坦,有利于发展种植业,而在山区,山林茂密,森林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牧业。在这里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就是人类过渡放牧造成的土地荒漠化。以及人类不合理灌溉造成的土地盐碱化。
(5)黑龙江垦区的粮食生产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市场,因为这里的粮食主要是作为商品粮,所以要根据市场的变化来做出相应的调整。为了向北大商看起,应该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产量。积极开拓市场,尤其是国外市场,把产品销往国外。
考点:东北三省。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读图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地—气系统内存在着能量传递与转换,传递与转换形式多样,其中能促地面温度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小题2】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低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8月
D.12月
【小题3】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大洋环流
B.大洋环流、下垫面性质
C.地形起伏、人类活动
D.大气环流、地形起伏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地—气系统内,能促地面温度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即大气逆辐射增强,B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散射及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影响不大,A、C、D错。
【小题2】读图,辐射差额大于0,气温上升,辐射差额小于0时,气温下降。可以看到,从9月到次年4月,辐射差额始终小于0,说明气温持续下降,所以4月气温达最低值,B对。
【小题3】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主要是因为除了辐射差额影响气温外,还有大气环流、大洋环流等因素影响气温,A对。下垫面、人类活动、地形影响辐射差额,不影响大气环流、大洋环流,B、C、D错。
考点:辐射差额的影响因素,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以下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1中①河流与图l1中②河流补给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与①河流域相比,②河流域农业气候资源条件的明显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简述130。经线以东地区气温空间分布的显著特点,并运用大气运动的相
? 关知识,解释甲地等温线沿虚线方向弯曲的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1中乙地的湿地形成原因,并指出湿地对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七月,当你乘坐热气球在图2中的丙地上空邀游时,请把可以俯瞰到的主要自然景观描述出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在图3模式图中选择两条竖线,画上箭头并注明水循环环节名称,以正确表示图2中丙地区大气与
? 地面之间的水分交换。
参考答案:(1)①河流夏季以雨水补给为主,②河流夏季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光照充足(或太阳辐射强),气温
? 日较差大
(2)气温分布特点:气温由东南向西北(或由南向北)递减,单位距离气温差沿海大于内陆(或东南部
? 大于西北部),低温中心位于图示区域的东北角。等温线弯曲原因:甲地位于大兴安岭东侧,冬季风
? 越过大兴安岭,下沉(或背风坡)增温。甲地气温高于同纬度两侧,致使等温线向北弯曲。
(3)形成原因: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故地面长期潮
? ?湿、积水。作用:调节气候(或调节河、湖水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或保护生态系统)。
(4)平原广阔,地形坦荡;河流纵横,沼泽广布;亚寒带针叶林绵延不断(或狐、熊穿行)。
(5)所画箭头与环节名称注记如下图所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气候类型及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