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各题。
 1.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2.下列对世界人口增长不具有影响的是
1.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2.下列对世界人口增长不具有影响的是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有迁移
B.从北半球向增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E.人口出生率的变化
F.国际人口迁移
G.人口死亡率的变化
H.某些国家的生育政策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
1.直接根据表格资料判断,世界人口迁出国主要为发展中国家,迁入国以发达国家为主,故A项正确。
2.世界人口增长只受自然增长率影响,故与A、C、D项有关,而不受人口迁移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据此回答问题。
 1.以某地的四类资源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2.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1.以某地的四类资源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2.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8 000
B.10 000
C.6 000
D.4 500
E.aF.c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木桶效应”取决于最短板,根据某地的四类资源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4 500,正确答案选D。
2.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大约为13亿,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为8-9亿,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为16亿左右,三者的关系是b<a<c。正确答案选C。
考点:主要考查了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容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木桶效应”为材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容量。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口容量特点的是
A.临界性
B.相对性
C.规律性
D.警戒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环境承载力: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也就是能够承受的人口数量的极限,是一个警戒值。具有相对确定性,是一个警戒值,临界值。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④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资源越丰富,则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越多,故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①正确;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则环境人口容量越大,②错误;消费水平越高,人均所需资源越多,则环境人口容量越小,③错误;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也有影响,④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不同的影响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大小的关系,注意从各个因素对资源的影响分析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模式指标的是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死亡率
C.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生育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不属于人口增长模式指标的是人口生育率。正确答案选D。
考点:主要考查了人口增长模式指标。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人口增长模式指标。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