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读下面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伊比利亚半岛风光迤逦,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区。下图是伊比利亚半岛示意图。

材料二: 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下图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1)根据材料一,比较A、B两地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及成因。(10分)
(2)材料二中,图示时间银川气温________(高/低)于成都,分析成因。(10分)
2、单选题 该图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天气系统图,回答问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气压中心C数值是1020
B.图中B地吹东北风
C.A点所在区域气团为暖气团
D.B点所在地区比A的风力弱
E.甲地在暖锋锋前
F.乙地在冷锋锋前
G.丁地不在云雨区
H.乙地在云雨区
3、综合题 读沿36°N的地形剖面图和图中a、b两地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与a地相比,b地冬季降水的特点是?,并简述其原因。(3分)
(2)简述甲、乙两地河流共同的水文特征。(3分)
(3)试分析乙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3分)
(4)乙国的工业主要分布在?,简述其主要原因。(3分)
4、单选题 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5、单选题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下题。
1.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引起其气候周期性变化的自然因子最可能是3.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温湿—干冷—温湿交替变化
B.干冷—暖湿—干冷交替变化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E.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F.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
G.黄赤交角的变化
H.人类不断破坏森林
I.雪线上升
G.暖冬频繁
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海平面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