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题《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沉陷 B.地表水渗入地下,造成地表干旱 C.地表的肥沃表土流失,造成石漠化 D.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阅读下面几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如图所示,某岛国地处两大板块的交界地带,读图完成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由经纬网定位可知,该岛国为冰岛,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东是亚欧板块,西是美洲板块,属于生长边界。
小题2:肯尼亚离冰岛最近,是冰岛花卉的主要供应商,受飞机停飞的影响,损失最大。
小题3:从甲城市出发向正北方向到海岸大约为2°,经线上1°大约等于111千米,距离约为220千米。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某岛国地处两大板块的交界地带和火山爆发为材料,考查了学生对板块构造、冰岛的贸易和距离的计算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地壳运动较稳定状况下的河流上游至下游下蚀速度与侧蚀速度关系示意图(虚线abcde为实际线)。完成各题。
【小题1】一般情况下,“V”形谷在哪条曲线代表的河段上最典型
A.ab
B.cd
C.de
D.df
【小题2】促使下蚀速度Vb>Va的因素最有可能是
A.海拔高
B.流量大
C.岩性软
D.位于断层上
【小题3】df线最可能代表下列哪条河流的河段
A.鄂毕河
B.圣劳伦斯河
C.黄河
D.莱茵河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了河流的下蚀和侧蚀。
【小题1】“V”形谷多分布在河流上游,是流水强烈的下蚀作用形成的,图中ab和bc段下蚀作用较强。
【小题2】abc段侧蚀作用小于下蚀作用,即该河段以下蚀作用为主。b处下蚀作用最强,可能是落差大,也有可能是流量大。
【小题3】f处无下蚀作用,df段以侧蚀作用为主,说明在该河流的下游,以侧蚀作用为主,下蚀作用很小。这些特点与黄河下游相近:为地上河,河床高,以侧蚀作用为主。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图6为武陵源群峰。读图,回答第18、19题。
小题1:该景观(?)
A.因冰川侵蚀形成
B.具有永续性的特点
C.植被多为落叶阔叶林
D.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小题2:欣赏“千峰竞秀”的武陵源,应(?)
A.洞悉其文化定位
B.探究其科学价值
C.选择适当距离俯瞰
D.置身其中感悟意境
参考答案:小题1:B
小题1:C
本题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旅游景观的特点及其欣赏方法,同时考查图表分析能力。武陵源群峰主要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主要是因巨厚的石英砂岩经长期的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地质地貌景观,具有永续性的特点,是世界自然遗产,但该地位于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此其植被多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欣赏该景观应从一定的高处俯瞰,才能体会千峰竞秀的壮阔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水的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