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地表的千姿百态的地形是由各种内外力共同作用塑造的。下列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台湾岛
B.喜马拉雅山脉
C.塔里木盆地
D.崇明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及形成的地形。崇明岛是由于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受此影响最小的省(区)是
A.浙江
B.台湾
C.西藏
D.江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低地被淹没,而西藏位于内陆,地势高。
点评:知识性内容,容易题。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刘东生院士根据中国黄土沉积,重建了250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历史。近年来我国沙尘暴频繁发生,除了人为破坏植被等原因外,是否与自然界周期性气候的演变有关?据此完成问题。1.“自然界周期性气候的演变”的“周期”是指2.有关“中国黄土沉积”叙述正确的是3.250万年以来,冬季风为黄土搬运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加强了堆积物的成土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出现以前的气候变化
B.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波动
C.由于地球运动导致气温变化
D.产业革命以后世界气温出现的波动
E.黄土沉积物的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地堆积在一起
F.黄土的矿物成分与所在地方的矿物成分极其相似
G.黄土沉积时亚欧大陆内部可能为冰川覆盖
H.黄土中含有大量的水生动植物化石
I.寒冷的冰期,黄土堆积速率很高,成土作用较弱
G.温暖的间冰期,黄土的堆积速率较高,成土作用相对加强
寒冷的冰期,为碎屑物质的搬运提供的动力小
温暖湿润的间冰期,成土作用减弱
 
	参考答案:1. B
2. C
3. A
	本题解析:1.气候变化有三个尺度: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19世纪末以来,从题意分析可知是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波动。
2.黄土是重要的风力作用沉积物,它的沉积有一定的顺序,与当地矿物成分不同,黄土搬运需要强大动力,冰川覆盖时,气压高,搬运作用就强,因此C正确。
3.寒冷时期,冬季风强势,搬运作用强,因此堆积速率高,成土作用弱,因此A选择正确,C错误。温暖时期,降水较多,因此成土作用增强,因此B、D错误。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喀斯特地貌景观主要是在
A.石灰岩分布区
B.花岗岩分布区
C.玄武区分布区
D.片麻岩分布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读下列气候类型图,回答题。
 1.对上图气候类型判断正确,且排序和图中顺序相符的是2.图中④气候类型形成的最主要原因
1.对上图气候类型判断正确,且排序和图中顺序相符的是2.图中④气候类型形成的最主要原因
A.①地中海气候 ②热带草原气候 ③热带季风气候 ④温带海洋气候
B.①地中海气候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热带雨林气候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C.①温带海洋气候 ②热带季风气候 ③热带雨林气候 ④地中海气候
D.①温带季风气候 ②温带海洋气候 ③热带雨林气候 ④地中海气候
E.受单一气压带影响
F.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影响
G.常年受单一风带影响
H.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的气温、降水量分布特征判断,①图最低月温在0°C以上,雨热不同期,故判断为地中海气候;②图最低月温在0°C以上,降水量终年均匀,故判断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图终年高温多雨,故判断为热带雨林气候;④图最低月温在0°C以上,降水量集中于夏季,故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结合上题结论,④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该气候类型的成因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而形成季风环流而形成。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和成因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试题,适宜高一基础性训练。抓住气温、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准确判断气候类型是解题的关键,掌握“以温定带,以水定性”的基本方法。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