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读我国某种农作物优势种植区分布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农作物可能是2.与B优势区相比,该农产品在A优势区品质较高的主要原因是3.近年来,该农作物在C优势区种植面积不断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A.小麦
B.棉花
C.大豆
D.水稻
E.水热充足
F.生长周期长
G.土壤肥沃
H.机械化水平高
I.农产品价格下降
G.市场需求量降低
农业科技进步
城市化水平提高
参考答案:1. D
2. B
3.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通过读图可以看出该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和东北地区,所以该农作物应为水稻;而小麦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棉花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华北地区以及南疆地区;大豆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北地区;故正确答案为D。
2.与B优势区相比,A纬度更高,热量条件不足,故A错误;由于A纬度高为一年一熟,生长期更长,产品品质较高,故B正确;A优势区的确土壤肥沃,但主要是对水稻的产量影响更大而对水稻品质影响较小;机械化水平高低对水稻品质影响较小。
3.C优势区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改革开放,该区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提高较快,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用地较多,且从事农业的劳动人口在较少,故正确答案为D。
考点:本题考查农作物的分布、农业的区位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如图所示,北方某村春夏生产粮食,秋冬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同时开办了养猪场。读图回答问题。
1.该村的农业地域类型是2.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3.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的环境与自然状态相比
A.混合农业
B.乳畜业
C.季风水田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E.光照条件
F.热量条件
G.降水条件
H.土壤条件
I.光照太强
G.热量不足
日温差较小
年温差较大
参考答案:1. A
2. B
3.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区位。
1.图示该村的农业生产种植业和养殖业并重,是混合农业。
2.利用塑料大棚的保温效益,能改善热量条件;
3.自然环境下日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晚上呼吸作用弱,养分积累多,质量好。塑料大棚内日温差较小,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某产业在不同年代的区域分布图(实线表示产业转移方向,虚线表示产品输出方向),完成下题。
1.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最有可能是2.从图中该产业转移的方向来看,影响该产业转移的主要区位因素是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产业先由a区域转移到b区域再到c区域,而不是直接由a区域转移到c区域,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钢铁工业
B.制鞋工业
C.石化工业
D.软件制造业
E.原料
F.市场
G.技术
H.劳动力价格
I.劳动力价格
G.国家政策
交通运输
技术
参考答案:1. B
2. D
3.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产业转移跨越的经纬度位置分析,20世纪60、70年代该产业主要分布于西欧,到20世纪70、80年代向日本转移,20世纪80、90年代向香港、珠三角等地转移,2003年向东南亚转移,反映了该类产业由经济较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故最可能为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制鞋工业符合。
2.该产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它的转移方向为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地区转移。
3.中国80年代初才开始了改革开放,故该产业先由a区域转移到b区域再到c区域,而不是直接由a区域转移到c区域,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家政策。
考点: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根据材料的经纬度位置准确判断世界区域位置是解题的关键,并掌握世界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和原因即可分析作答。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我国东南丘陵适合种植茶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光照
B.市场
C.土壤
D.政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茶树适宜生长在酸性土壤。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关于商品化农业叙述,正确的是
A.投入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较少
B.主要靠扩大经营面积来增加产出
C.进行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进行销售
D.商品化农业分布在发达国家
E.商品化农业属于种植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