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城市与地理环境》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2019-12-26 23:33:30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图为城市某功能区工作日内不同时段的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由此判断该功能区是 (? )
?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行政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住宅是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和居住的场所,其人口数量变动的显著特点是:白天人口以流出为主,夜晚人口以流入为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城市某功能区工作日内不同时段的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为材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住宅区的人口流动情况。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某行政区域的空间结构图,回答35-36题。
 小题1:关于该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有一定界线但界线是不确定的 B.是具有一定功能的 C.是独立的,不会对其它区域造成影响 D.内部存在差异性,与周边区域具有连续性
| 小题2: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可能表示城市 B.b可能是城市群 C.d可能是公路 D.c可能为农业区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的空间结构。 小题1:考查区域的基本特征:A项区域的界线有明确的,也有模糊的。故错误。B项,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或功能;正确。C项,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错误。D项区域内部表现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错误。 小题2:区域要素的空间形态: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线表现为线状或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故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8分) 2011年7月,《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区规划》上报至国家发改委,《规划》中该经济区划定的范围是:位于第二亚欧大陆桥通道的西端,包括天山以北、准噶尔盆地南缘的带状区域以及伊犁河谷部分地区。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年份
| 种植业(%)
| 种植业结构(%)
| ?
| 养殖业 (%)
| 林业 (%)
| 渔业 (%)
| 粮食
| 棉花
| 油料
| 甜菜
| 其他
| 1950-1965
| 88.81
| 58.18
| 14.29
| 3.31
| 1.78
| 22.35
| 9.91
| 1.20
| 0.08
| 1965-1980
| 85.10
| 52.34
| 11.37
| 2.69
| 5.42
| 28.18
| 14.11
| 0.71
| 0.08
| 1980-1990
| 87.87
| 41.77
| 24.01
| 5.21
| 5.58
| 23.43
| 10.18
| 1.13
| 0.82
| 1990-2000
| 87.49
| 28.85
| 48.42
| 2.06
| 5.87
| 14.80
| 11.32
| 0.63
| 0.56
| 2000-2010
| 87.50
| 15.37
| 69.10
| 1.00
| 0.33
| 14.20
| 10.55
| 1.05
| 0.90
| ? 材料三:玛纳斯河下游绿洲区景观面积变化(km2) 面积(km2)
 (1)A处的地势是?。判断依据是?;(6分) (2)B市农业结构中以?业为主,其中增幅最大的是?;为适应这种变化,规划中 B市最有可能建成本区的?(填部门)工业基地。(6分) (3)玛纳斯河流域下游绿洲区主要以?和荒地为主,1990-2000年间,该区域减少比例 最大的景观是?和?。(6分) (4)据图描述图中城市的分布特点(4分)。 (5)说明天山北坡经济区发展的优势条件。(6分)?
参考答案: (1)四周高中间低(2分)?河流流向、等高线闭合。(4分) (2)种植?棉花? (棉)纺织 (6分) (3)耕地?草?林 (6分) (4)沿河分布;沿交通线(或铁路)分布;山前冲积扇上;(任意两点4分) (5)位于西北,中国与中亚、欧洲等地区联系必经之地,地理位置优越;多条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铁路等交通便利;石油、煤炭、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国家政策支持;灌溉农业发达,为工业发展提供支持等;(任答三点得6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6分。)
本题解析: 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可知A处河流自西向东流,又由于等高线呈闭合状态,可知该处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根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可知,B市农业结构中以种植业为主,其中棉花由14.29%增加到69.10%,增幅最大;因B市有充足的棉花作为原料,故可以发展棉纺织工业。 由材料三可直接读出,玛纳斯河下游绿洲区主要以耕地和林地为主,1990年—2000年,草地和林地的比例减少最大。 由材料一可知,城市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扇上,且沿河流和交通干线分布。 天山北坡经济区发展的优势从自然条件(地理位置、水源、矿产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交通、政策、农业基础)等方面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某城镇多年平均风频图,判断下面1-2题。
 1.该城镇可能位于 [? ] A.我国东南沿海? B.印度半岛境内 C.地中海沿岸? D.西欧平原上 2.如果在该城市布局一个火电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应该布局在该城市的 [? ] A.西北? B.东南? C.西南? D.东北
参考答案:1、A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0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久居城市的人们都有类似的体验;夏季里市区的气温要比郊区高。为了躲避酷热难耐的暑气,人们不得不跑到绿树成荫、河湖交错的郊区或乡村去享受一份清凉和惬意。为什么在享受现代城市的舒适与便利的同时,市区人要忍受比郊区更为炎热的酷暑呢? 小题1:材料一中的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在这种午后气温现象作用下,如不考虑其它因素,市区与郊区近地面的风向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根据图文材料所揭示的问题,写出主题词(限4~6字):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就这一主题进行课题研究,请补充完成基本的研究思路。
 小题3:同学们在研究中发现:城区与郊区气温之差,不同季节有差异(如图所示)。你从图中可得到的正确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某城市围绕“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的主题展开讨论,请市民提出合理化建议。一高中生提出可在郊区封山育林,来改善市区绿化面积少、大气质量差的问题。这种做法,你认为可行吗?请说明理由。 小题5:一市民建议,本市绿化不应再建大型草坪,需要以乔木、灌木树种为主。与林木绿化相比,城市绿化中修建大型草坪有哪些不足?
参考答案:小题1:① 自郊区吹向城区(2分) 小题1:城市热岛效应(热岛效应或城市热岛) ③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 ④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建议(3分) 小题1:城郊间的气温差异夏季大于冬季(1分) 小题1:可行 应首先研究城市风的下沉距离,造林应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内。(2分) 小题1:环境效益不如林木;维护费用大;易造成土壤(或地下水)污染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的“热岛”效应。 小题1:③和④曲线是明显错误,而②曲线主要是商业区白天的人流和车流量大于居民区,所以热岛效应也较居民区明显气温比较高。 小题2:实际上就是热岛效应开展探究性研究,也是地理学研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即从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小题3:直接读图归纳即可。 小题4: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小题5:主要从建设草坪的生态效益和占地面积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