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图示地区为我国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和地表地貌剖面图,图中数字表示的是地层编号(1→5表示地层年代由老到新)。据此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地区最可能位于我国下列哪个省区2.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新疆
B.福建
C.安徽
D.广东
E.该地水资源短缺
F.该地区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
G.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为偏南风
H.图示区域有2个背斜
I.1个向斜
G.1个断层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图示地区地表沙丘分布广泛,最可能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2.结合上题分析,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由于该地区的断层和岩层弯曲,故判断为地壳运动的结果;根据图中沙丘的基本形态,北侧缓南侧陡,可以判断该地主导风向为偏北风或北风,故C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地质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读图,利用图示的沙丘分布、沙丘形态可判断风向;岩层的弯曲判断背斜、向斜;岩层断裂为断层等内容,结合选项一一分析即可,注意做题要细心。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 ?为了把大尺度的时间变化过程“浓缩”在几分钟内完成,下面设计了关于“内力作用过程和地质构造”的探究学习过程,请根据有关地理知识,完成相关实验项目,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报告
实验材料:4cm×30cm的竹片2片(也可以用木片替代)
实验步骤:(1)两手握竹片两端加力,竹片产生变形。 (2)继续用力,先慢后快,竹片折断。 (3)竹片折断瞬间,两手虎口处有震感。 (4)竹片与岩石都具有“刚性”和“塑性”,竹片的受力变形过程与岩石的受力变形过程比较相似。
实验结论:褶皱、断层和火山(地震)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1)根据实验过程和现象,在下面的方框内分别画出相对应的地质构造。
(2)褶皱、断层和火山活动都可以形成高山,将下列世界名山与对应的地质构造相连。
A喜马拉雅山 ? ①断层
B泰山? ? ②火山
C富士山? ?③褶皱
(3)分析说明背斜成谷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2)A—③;B—①;C—②
(3)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受侵蚀而成谷地。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内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的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参考答案:错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应该为内力作用使地表变的高低起伏,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缓。所以本题表述有错。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组成冰岛的岩石主要是
A.砂岩
B.岩浆岩
C.石灰岩
D.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