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等值线图》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A.②地风力大于①地 B.①地天气以阴雨为主 C.③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④地吹西南风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不难,解题关键是推出相邻等压线相差的气压差。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河流侵蚀作用中的溯源侵蚀,是河床深切作用逐渐向河流上游方向发展的过程。图为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据图回答问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河流综合分析。
小题1:河流发源于山谷,即等高线凸向高处,因此L1、L3、L4为河流;L2是L1河与L3河的分水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水流越急。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
小题2:按照河流侵蚀作用的方向不同,可以把河流侵蚀作用分为侧向侵蚀、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三种类型。因此随着L4河与L1河溯源侵蚀不断增强,L4河与L1河可能连成同一水系。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冬至日,山东枣庄市某校高一学生去下图所示地区进行地质考察,他们借助GPS测得山峰M的纬度为36.5°N,海拔为598米。两组学生分别到达P、Q点,测量并计算出两点相对高度仅15米。读图回答以下各题。1.图中P、Q两点之间的四条小路中,起伏最小的是2.该日正午,M峰顶观云亭(高约5米)尖顶的影子正好移至P点,则P、M之间的水平距离大约是
A.①
B.②
C.③
D.④
E.300米
F.400米
G.500米
H.600米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P、Q两点之间的四条小路中,②线穿越的等高线最少,地形起伏最小。
2.已知M点的纬度为36.5°N,则可以求出该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0°,又知P、M两点的相对高度是288米,则可以求出两地的距离大约为500米。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该图为某区域经纬网,图中线段MN为脊线或槽线(谷线)的一部分,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若MN为海平面气压场中槽线且M气压比N高,则(?)
A.a区域为偏北风、阴雨天气
B.a区域温度高于b
C.a区域为偏南风、阴雨天气
D.a区域温差大于b
小题2:若MN为6月初西太平洋副高的西侧脊线,则我国此时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长江流域黄梅时节家家雨
B.东北平原夏初时节处处旱
C.华北平原麦收时节雨纷纷
D.塔里木河水位达全年最高
小题3:若MN为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谷线,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可能比②处水流速度快
B.河流一定自N流向M
C.a处地表汇流可能自东南流向西北
D.b处植被一定比a处茂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2: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天气系统判读和等值线的综合运用。
小题1:若MN为海平面气压场中槽线且M气压比N高,结合图示的纬度分布,故N处为北半球的低压中心,则ab之间的低压槽处将形成冷锋,a位于冷锋的锋后,为雨区,盛行偏北风。
小题2:若MN为6月初西太平洋副高的西侧脊线,则此时副高位于长江流域,则长江流域形成伏旱;雨带推移到华北地区,则华北平原进入雨季;而6月处为华北平原的初夏,为小麦收割季节。而东北平原初夏受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水资源较丰富;塔里木河水位最高为8月。故选C项。
小题3:若MN表示谷线,但两侧海拔高度未知,故B项错误;由于MN为谷线,故a处地表汇流一定呈东北—西南走向,故C项错误;根据图示经纬度分布,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MN为谷线,则a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且为向阳坡,光照较强;而b坡为背风坡和背阳坡,故一般a坡的植被生长较b坡茂盛。D项错误。故选A项。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人类与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