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卷《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①疏浚河道? ②退耕还湖 ③扩大水田面积? ④加强上游地区水土保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湿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小题1:湖泊对河流起着调蓄作用,可蓄积部分洪水,延缓、削减河川洪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泊面积减少,对长江及其支流的洪水起着天然的调节能力减弱,加剧洪涝灾害。
小题2: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少原因;①围湖造田;②长江中上游地区植物破坏和工程建设加剧了水土流失,导致湖泊淤塞,面积缩小。故为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少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退耕还湖,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小题3:注意人为原因。
小题4:衡量洪涝灾害的灾情大小与城市用地规模和社会经济情况无关,故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要从我做起,下面你个人能做到的是(?)
A.多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B.垃圾随时就地焚烧
C.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
D.使用一次性口杯或筷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低碳”生活要从我做起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个人能够做的就是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不焚烧垃圾;尽量使用手帕而不使用纸巾;不使用一次性口杯或筷子等 ,故本题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某调查小组对某地方圆1 000米范围内进行了生态调查,其生态状况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以下小题。
控制该生态现象的发展和蔓延,所采取的最合理的措施是
A.退耕还林
B.退耕还牧
C.规定合理载畜量
D.防止过度樵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斑点状荒漠化圈现象的原因是在井的周围有大量的牲畜积聚,造成过度放牧,从而引起的土地荒漠化。因此采取的最合理的措施是规定合理载畜量。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根据上表,概括森林的生态效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增加碳储量,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世界各大陆荒漠构成状况。读图回答题。
小题1:秘鲁沿岸的沙漠所在的大陆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各大陆中,比重最高的荒漠主要是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中各大陆荒漠构成状况可以判断,①为亚洲、②为非洲、③为澳大利亚、④为南美洲,秘鲁沿岸的沙漠所在的大陆是南美洲大陆。
小题2: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的是热带沙漠,比重最高的是②③。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各大陆荒漠构成状况及形成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题《大气的热状况与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