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六)
A.A 点比 C 点日出早 B.图中各点观察者看到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降落 C.若 C 点纬度数为 78°17′,此日其太阳高度变幅为 23°26′ D.B 点日出比 D 点早 30 分钟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晨昏线的综合运用。
小题1:据题可知A为北极点,B、D位于66°34′N上,C所在经线地方时可能为0:00或12:00,B有极昼极夜现象。若晨昏线的最北点位于C点时,北半球夏半年日出在6点之前,冬半年日出在6点之后。故选B项。
小题2:6月22日A、B、C、D均出现极昼,A、C同时日出,都是正北日出,正北降落,若C点纬度数为78°17′,此日其最大太阳高度为36°09′,最小为11°43′,太阳高度变幅为23°26′,B、D在同一条纬线上,且D在B的东边,故D比B先日出。
小题3:若晨昏线最北点从B向C移动,且D点日出时间越来越早,说明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北半球为冬半年,典型月份为1月。南极科考最佳时节为南半球夏季,香山枫叶秋季最红,北半球苔原带驯鹿大量向南迁移,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吹西北季风。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图中大圆为晨昏圈,图示部分为昼半球,A.B.C.D四点的坐标分别为A(0°,0°).B(0°,180°).C(41°N,22.5°E).D(41°N,157.5°E),E点的经度为15°W.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由C至D的最近航向为(?)
A.先向北再向南
B先向南再向北
C.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D.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小题2:E点的昼长为(?)
A.14小时
B.18小时
C.9小时
D.12小时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局部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
小题1:图示CD位于北半球同一纬度,故向高纬的极地航线为最短航线,从南北方向上看,先向北行,再向南行;从东西方向上看,从C到D飞行,向东为劣弧,故选C项。
小题2:根据四点的经纬度位置,A点位于赤道,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即0°经线上6点,则15°W的日出时间为5点,故昼长为14小时。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为“三江平原水循环简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中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是2.图标区域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受人类活动显著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有
A.降水
B.地下径流
C.蒸发
D.水汽输送
E.①②④
F.②③⑤
G.①③④
H.②④⑤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①表示蒸发;②表示降水;③表示地表径流;④表示下渗;⑤表示地下径流,图中缺少水汽输送环节,选项D正确。
2.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农业生产活动扩大,会使蒸发和地表径流加大、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少、对于降水环节影响不大,所以选项中有②的错,选项C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右图为某地某时的星空简图。图中大圆表示地平圈,小圆表示恒星P视运动转迹(其高度角为20°),文字表示星空图上的方向。读图完成1~3题:
小题1:.此时,观察者所发现的天顶附近的恒星名称分别是是
A北极点? B南极点? C北斗α星? D北极星?
小题2:.从地球上看恒星P运动的运动方向为
A 顺时针? B逆时针? C 自西向东? D自北向南
小题3:.如果,恒星P为太阳,此时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角为70°地点的纬度位置是
A.10°N
B.40°N
C.70°N
D.20°S
参考答案:
小题1:、 D
小题2:、 B
小题3:、 B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示方向可以判断。
小题2:、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天空中的天体相对自东向西运动。
小题3:、从题意可知,北极点的太阳高度为20°,太阳应直射20°N,因此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角为70°的地点为0°或40°N。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图为太阳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C点位于昏线上,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9分)
(1)在图中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1分)
(2)这一天是北半球的?(节气),判断的理由是?,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5分)
(3)A、B、C相比,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三地正午太阳高度按从大到小的排序是?,白昼时间最长的是?。(4分)
(4)此时,北京处于(?)(2分)
A.接近子夜? B.接近中午?
C.已经日出2小时以上? D.刚刚日落
(5)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_?。(3分)
(6)这一天福州(26°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分)
(7)再过?小时全球共处同一日期。(2分)
参考答案:
(19分)
(1)逆时针(1分)
(2)夏至(1分)?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2分)? 23°26′N, 45°W(2分)
(3)A(1分)? A>B>C(2分)? C(1分)?
(4)A(2分)
(5)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2分)?整个北半球?(1分)
(6)87.5°(2分)?
(7)21(2分)
本题解析:
第(1)题,考查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表现为逆时针;以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表现为顺时针。根据C点位于昏线上说明此图是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所以地球自转方向表现为逆时针。
第(2)题,考查二分二至日的昼夜分布状况及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由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推出此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出现极昼现象。此时太阳直射经线平分昼半球根据北半球西经度数顺时针增加的规律得出直射经线是 45°W,同时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所以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23°26′N, 45°W)。
第(3)题,考查地球自转速度、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图中 A、B、C三点,A点纬度最低所以自转线速度最大。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根据两地之间太阳高度差即是两地之间的纬度差得出三地正午太阳高度 A>B>C。北半球的夏半年昼夜分布状况是纬度越高白昼越长黑夜越短;纬度越低白昼越短黑夜越长。图中 A、B、C三点中C点纬度最高所以C点白昼时间最长。
第(4)题,考查时间换算问题。由图可知平分夜半球的经线是135°E,北京位于(116°E,40°N)135°E的西部。所以此时北京接近子夜 。
第(5)题,考查地球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整个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第(6)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问题。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福州位于26°N上。所以夏至日福州的正午太阳高度:90°-(26°-23°26′)=87.5°
第(7)题,考查日期变更线的相关知识。日期变更线有国际日期变更线和自然日变更线之分。由题可知180°经线时间是3:00,全球处于同一天时机即国际日期变更线和自然日变更线重合。当180°经线时间是24:00时全球同处一天,须过21小时全球共处同一日期。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的具体知识涉及地球自转的方向、考查二分二至日的昼夜分布状况及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地球自转速度、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考查时间换算问题、日期变更线等相关知识,综合性强,充分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自然资源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