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当太阳直射点从②移到④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的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
B.此时间段内,南极圈为极夜
C.浙江省由夏季变为冬季
D.③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将逐渐增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当太阳直射点从②移到④时,表示由夏至到冬至。A项北半球的昼变短夜变长;B项从②到③期间,则南极圈内出现极夜,范围减小;③到④期间,南极圈内出现极昼,范围扩大。D项③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北京时间)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由此揭开序幕。读图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嫦娥二号”奔月的旅程,说明它不属于哪个天体系统2.火箭升空的时刻,远在美国的旧金山(西八区)的区时为3.此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最靠近下图中哪点的位置
4.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和移动的方向是5.嫦娥二号”升空后一个月内,扬州市:
A.地月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
E.1日2时59分57秒
F.1日10时59分57秒
G.2日10时59分57秒
H.2日2时59分57秒
I.A
G.B
C
D
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黑夜时间变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
白昼时间变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
黑夜时间变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
白昼时间变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
参考答案:1. C
2. A
3. D
4. C
5. D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层次。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层次为:最高一级为总星系(即目前所知的宇宙范围),第二级为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河外星系简称星系),银河系又向下分成第三级的太阳系及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向下分成最低一级的地月系和其他行星系。“嫦娥二号”围绕月球旋转,不属于河外星系。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所求时区的区时=已知时区的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旧金山比北京时间晚16个小时,所以旧金山时间为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16小时=10月1日2时59分57秒。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3.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10月1日距离9月23日较近。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4.此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且向南移动。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5.嫦娥二号升空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一致向南移动,所以扬州昼短夜长,昼将变短。而正午太阳高度也在变小。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二分二至示意图”(从地球北极上空俯视)和“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问题(14分)。

(1)图中D、B两位置代表的节气名称及日期分别是D?,日期是?;B?,日期是?。(4分)
(2)在A、B、C、D四位置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速度最慢的是?。(2分)
(3)甲、乙分别处于A、B、C、D四点中的哪一点附近?甲图??点,乙图?点。在甲图中该日极夜范围是?,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8分)
参考答案:(1)秋分? 9月23日?春分? 3月21日
(2)A? C(每空1分)
(3 )A? D?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南回归线(每空2分)
本题解析:(1)根据公转轨道图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的差异判断,A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则判断为冬至日,而C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为夏至日,故D表示秋分日。B表示春分日。(2)地球公转速度的规律: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最慢,故地球经过A冬至日,最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C夏至日时,最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3)根据图示的晨昏线分布特征:甲图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乙图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故判断为春分日或秋分日,而北京的夜在变长,即昼变短,判断为秋分日。甲图为北半球冬至日,北极圈及以内地区出现极夜,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地球运动的常规考点,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在公转轨道图上,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判断二分二至日;②掌握二分二至日的晨昏线分布特征;③掌握地球公转轨道图上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对解题基本方法和规律的整理和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人们把黄昏的余晖与黎明的曙光相接的现象叫“白夜”。图中弧线BAC为晨昏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白夜”出现时,虽然夜晚不见太阳,但天空仍是朦朦亮的,其主要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2.当漠河出现白夜时
A.吸收作用
B.散射作用
C.逆辐射作用
D.反射作用
E.AB弧为晨线的一段
F.AC弧上各地时间均为6∶00
G.我国各地均昼长夜短
H.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所谓白夜,由于地轴偏斜和地球自转、公转的关系,在高纬度地区,有时出现的黄昏还没有过去就呈现黎明的现象,即题中“黄昏的余晖与黎明的曙光相接的现象”。出现白夜的地区从纬度48°34′起,纬度越高白夜出现的时期越长,天空也越亮。到了北极圈(66°34′)以后,就成为极昼。而这种天还没黑就出现黎明的现象正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使得空中隐有光亮。因此B项正确。
2.我国漠河出现白夜时,正是接近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我国各地昼长夜短。C项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及大气的削弱作用。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读甲、乙两地6月22日的太阳高度日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题。

小题1: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的关系,说法准确的是
A.位于同一经线圈,关于地心对称
B.位于同一经线,关于赤道对称
C.两地关于地球自转轴对称
D.两地关于太阳直射点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