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有关农业生产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只要进行农业生产就会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坏
B.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与农业生产活动无关
C.滥垦草原、过度放牧是造成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
D.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会对农业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人类合理地进行农业生产就不会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坏,所以A错。农业生产活动中不合理的开垦、植被破坏,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破坏,B错。不合理的灌溉,造成地下水位上涨,是造成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C错。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会对农业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D对。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2分)下面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及①②③④四地的气温和降水状况图。读图回答问题。

(1)简析①所在区域土壤发育状况。(4分)
(2)比较②④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4分)
(3)判断③所在地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4分)
参考答案:
(1)地处内陆盆地,降水量小,植被(生物)少,缺少植物(生物)的参与作用,土壤发育程度差,有机质含量小。(4分)
(2)②地比④地年平均气温高;②地比④地年降水量大;②地降水集中在夏季;④地降水集中在冬季(4分)
(3)畜牧业、灌溉农业。③地年降水量约400毫米,属半干旱气候区,以高原山地为主,草原辽阔。(4分)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土壤的特征,主要从气候的特征来影响土壤的发育。
(2)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图分析差异。②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④是地中海气候。比较差异。
(3)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和农业的地域类型。从地形和气候确定该地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3s技术”不仅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而且也越来越走近普通人的生活。据此完成以下问题1.要想随时知道自己所处位置的地理坐标,需要随身携带2.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不属于遥感应用领域的是
A.GPS信号接收机
B.全球定位技术
C.地理信息技术
D.遥感技术
E.资源调查
F.人口增长预测
G.环境监测
H.自然灾害调查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要想随时知道自己所处位置的地理坐标,需要随身携带GPS信号接收机即可。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遥感(RS)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卫星、飞船)上利用光学仪器或电子仪器等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遥远的感知,并传送到地面进行分析。
遥感(RS)普通用于资源评估、环境监测和灾害监测,具体应用见下表。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实例
资源普查
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等
对全国土地利用类型分析和量算、对农作物进行估产
环境监测
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环境污染、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海上冰山漂流等
对南极臭氧空洞面积的测算
灾害监测
旱情、水灾、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对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受灾面积的统计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享有“北大仓”的美誉。为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黑龙江省2009年制定了一项庞大的粮食增产规划。黑龙江省能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原因包括? ( )
①耕地面积广阔 ②水热充足 ③土壤肥沃 ④劳动力丰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黑龙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而黑土肥沃是农业发展的主要优势,而该地区纬度高,故热量不足,劳动力较少,故机械化水平较高。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的基本背景,故气候、地形、土地、劳动力等基本信息即可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下表,回答1—2题。
表 湖南某乡村面貌变化
?
1、导致该乡面貌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①自然条件的改变 ②产业结构的调整 ③劳动力数量的大量增加 ④环境的综合整治
[?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该地区在今后发展中应注意
? ①大力发展工业,以此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 ②鼓励农民外出打工,减轻本区域环境压力,并促进劳务收入增长
? ③严格控制乡镇企业的污染,保护环境
? ④根据环境的承载量合理规划旅游业的发展,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参考答案:1、B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