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水的运动》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八)
A.从东向西 B.从南向北 C.从西向东 D.从北向南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我们可以用割补法把湖泊割补成一个正方形,然后利用边长所跨的经纬度,算出图中湖泊大致跨经纬度0.5°,利用经纬线和实际距离之间的相互关系,计算出其长度约为50多千米,那么面积约为3000 km2,所以本题A正确。
【小题2】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据图可知: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每年5~9月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湄公河的河水增多,向北通过洞里萨河注入湖泊,湖泊涉水面积增大;10至次年4月,降水较少,湖泊水通过洞里萨河向南流向湄公河,所以本题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水循环。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据此完成题。
? | 中国 | 美国 | 澳大利亚 | 法国 | 世界 平均 |
人均水资源 拥有量(m3) | 2 200 | 8 952 | 18 245 | 3 357 | 8 900 |
每万元GDP 耗水量(m3) | 5 045 | 514 | 387 | 288 | 1 344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直接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并结合各国人数进行计算可知: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法国,但水资源总量远远高于法国。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大约是美国的 9.62倍,接近10倍。世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是我国平均水平的2.47倍,即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并不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而是因为人口总数少造成的。
小题2: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科技水平低,设备更新慢,再加上国民素质较低,节水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使得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于其他国家。
小题3:依据上题分析可知:建设节水型社会关键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其具体措施是发展科技,更新设备,保护水源,唤醒人们的节水意识。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表格数据进行综合比较、计算等分析,并能结合我国的人口素质、技术等方面因素对水资源利用率的影响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河流的中下游侧蚀作用明显,河流不断地侵蚀河岸、扩展河床,致使河道不断弯曲,以致河道变迁。读长江下荆江段曲流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上图中数字代表曲流发育过程废弃的某些古河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河道甲侧比乙侧流速快,相同的河曲在南半球则相反
B.河道甲侧比乙侧流速慢,相同的河曲在南半球则相反
C.③④⑨形成的时间相同,时间较早;①⑥⑦形成的时间相同,时间较晚
D.③⑥⑨形成的时间相同,时间较早;①④⑦形成的时间相同,时间较晚
小题2:就光谱特性而言,水体对太阳光的吸收、反射、透射能力总体是吸收大于反射。当水较多、较深时,可将光线全部吸收,在近红外波段遥感影像上,水的色调是黑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古河道的两岸地区土壤中水分较古河道的中心地区要多
B.在遥感影像中,古河道的两岸地区为较浅色调,中心地区为较深色调
C.在遥感影像中,古河道的两岸地区为较深色调,中心地区为较浅色调
D.目前,遥感技术还不能提取该地的植被分布、类型、结构及健康状况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一般而言,河流凹岸水流急,侵蚀作用较强,凸岸水流较缓,沉积作用强。分析由图可知,甲岸为凸岸,乙岸为凹岸,河道甲侧比乙侧流速慢,相同的河曲在南半球则相同,A、B项错误。凹岸随着不断侵蚀河道变得更加弯曲,结合上图可知,③④⑨形成的时间相同,时间较早;①⑥⑦形成的时间相同,时间较晚。故C为正确选项。
点评:该题有一定难度,属于能力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结合图示对曲流发育过程的分析能力。
小题2:试题分析:古河道的中心地区地势较低,地下水位较浅,土壤中水分条件较古河道的两岸地区好,A项错误。古河道的两岸地区土壤水分少,在遥感影像中为较浅色调,中心地区土壤水分多,在遥感影像中为较深色调,B项正确,C项错误。目前,根据植被分布、类型、结构及健康状况在对于电磁波的反射、吸收差异,遥感技术可以提取该地的植被分布、类型、结构及健康状况,D项错误。
点评:该题有一定难度,属于能力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光谱特性的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人类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