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若某地某日昼长为14小时,该地的日落时间应是
A.5时
B.7时
C.19时
D.21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白昼以12点对称。每半天是7小时,日落是19时。选择C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是
A.24小时3分56秒
B.一个恒星日
C.23小时56分4秒
D.一个太阳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它制约着人们的起居作息。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以太阳为参照物,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也被称为一个太阳日。另外学生还需掌握一个恒星日为23小时56分4秒。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证明自转现象的有(?)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昼夜的交替?③太阳直射点的变化?④北半球河流的右岸冲刷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而形成的。昼夜交替反映地球的自转;北半球河流的右岸受侵蚀严重是因为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的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解答此题需明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地方时、运动物体偏转现象。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有的楼盘为了“有效”利用土地缩短了楼间距离,降低了居室的日照标准。阅读下列图表材料,回答问题。(共7分)
我国部分城市住宅的日照间距
城市
| 冬至正午太阳高度
| 日照间距
|
理论
| 实际采用
|
①
| 24°45′
| 2.02H
| 1.7H
|
②
| 40°28′
| 1.18H
| 1.2H
|
③
| 35°21′
| 1.41H
| 1.1~1.2H
|
④
| 26°36′
| 1.86H
| 1.6~1.7H
|
?
注: H为住宅楼的高度(适用于平地,且住宅呈东西走向)
(1)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在满足采光要求的条件下,夏至日四个城市居住建筑日照时间最短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2分)
(2)从理论上分析,为了使楼房获得较好的光照条件,在楼高相同的情况下,楼房间距北京比上海应__________(填宽或窄)些。(2分)
(3)当北半球处于冬至日时,全球范围内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2分)
(4)甲、乙两图是在某住户客厅绘制的,正值夏至日或冬至日太阳正午时分,其中在冬至日绘制的是____________。(1分)

参考答案:
(1) ②?
(2) 宽?
(3) 南回归线及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4)甲
本题解析:
(1)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根据四个城市的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可以判断②地纬度最低,夏至日太阳照射北半球,纬度越低,白昼时间越短,在满足采光要求的条件下,夏至日四个城市居住建筑日照时间最短的是②。
(2)北京的纬度高于上海,正午太阳高度小于上海,所以北京所产生的的地物的影子比上海长,所以楼房间距北京比上海宽。
(3)北半球处于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由于太阳直射最南边的位置就是南回归线,所以此时南回归线及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4)太阳高度角越小所产生的的地物的影子越长,面积越大,结合图片可知,冬至日绘制的是甲。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所给的四幅地球昼夜分布图,其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能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甲图形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A错;乙图形北极圈内都是极昼,为夏至日,B正确;丙图形显示全球各地昼夜等分,为春秋分日,C错;丁图形南极圈内全部是极昼,为冬至日,选项D错。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