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二)
A.褶皱——沉积——断裂 B.褶皱——断裂——沉积 C.断裂——侵蚀——褶皱 D.褶皱——断裂——侵蚀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常见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可知:背斜中间岩层老,两侧岩层新,即“中老边新”,向斜是“中新老”;观察图中①处可知,中间岩层是D1,向两侧依次是D2、D3、C1,结合图中岩层新老关系可知,该地质构造为背斜;根据图中海拔高度变化可知①处地势低,应该为山谷,故选项C正确。
【小题2】由图可知②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可以推断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发生地壳挤压运动,形成褶皱;当挤压超过岩层的承受能力,岩层断裂并发生位移,如图中T1、T2、T3等岩层错位,形成断层;根据图中岩层新老关系可知,②处“飞来峰”部位岩层T3最新,两侧岩层较老,应该是向斜,②处位于槽部,因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两侧容易被侵蚀,所以形成向斜山,故选项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该图为我国某地区典型地貌,读图完成29-31题。
小题1:与图中所示地区山体岩石、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外力作用对应的是
A.石灰岩、球状风化地貌、风力作用
B.花岗岩、流水沉积地貌、流水作用
C.大理岩、风力侵蚀地貌、风力作用
D.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流水作用
小题2:图中的景观在以下哪一地形区中广泛分布
A.青藏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云贵高原
D.四川盆地
小题3:该地区成为著名旅游地的优势在于
A.地处热带,风景优美
B.景观具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季节变化特点
C.地质地貌景观独特,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
D.水陆交通的通达性好,旅游吸引半径大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山体岩石为石灰岩,形成的原因是流水的溶蚀作用。
小题2: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云贵高原广泛分布。
小题3:喀斯特地貌景观独特,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是该地区成为著名旅游地的优势。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概念按内涵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A.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内力作用
B.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
C.地壳运动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内力作用
D.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质作用地质构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四个概念是所属关系,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而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地质构造则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分析完成题。
【小题1】图中①表示( )
A.岩浆
B.岩浆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小题2】图中箭头M表示( )
A.冷却凝固
B.重熔再生
C.变质作用
D.外力作用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三个箭头指向④,判断④表示岩浆,三大类岩石都能转化为岩浆,则岩浆能生成①表示岩浆岩。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岩浆生成岩浆岩的作用为冷凝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循环。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的特点,并结合地质循环中的地质作用判断,注意判断岩浆是解题的突破口。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面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A.华北平原
B.珠江三角洲
C.云南路南石林
D.东非大裂谷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在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变质作用,外力作用主要是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华北平原和珠江三角洲主要是河流的冲积作用,云南石林主要是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故D.
考点: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人口增长与人口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