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2019-12-27 00:28:32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读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甲地某日日出时间为7:20(北京时间),白昼长14小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如图所示(P<90°),甲地的位置可能为 A.65°N,100°E B.23.5°N,120°E C.69°N,155°E D.45°N,85°E
| 小题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①日到②日期间,地球自转的速度逐渐变慢 B.甲地在②日正午太阳方位可能位于正南或正北 C.甲昼长14小时的日期可能为③日 D.③日到④日,甲日出时的影长逐渐变长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甲地白昼时间为14小时,计算日出地方时为(12-14/2)=5:00,北京时间为7:20,该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20分,则该地经度为85°E,该地纬度无法确定,根据P<90°,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2: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①日到②日期间,正午太阳高度变大,且达到最大,所以②日期为北半球夏至日,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变慢,而地球自转速度与公转位置无关,自转速度不变,A选项错误;②日为北半球夏至日,甲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方位位于正南方,B选项错误;甲地昼长14小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所以可能为③日,C选项正确;③日到④日,日出时太阳高度为0°,所以日出时影长不变,D选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黄山市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学校所在地P点的经纬度,设计了简易方案,并进行了实际测量。其方案及测量记录如下: 测量工具:自制支架一个、教学用量角器一个、重锤一只(系有细绳)、手表一块(已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校准时间) 安装方式:如图
 测量日期:2011年12月22日 测量地点:校园内P点 测量结果:在手表显示12∶08时∠β最小且∠β=53°37′ P点的经、纬度坐标为(? ) A.30°37′N,118°E B.30°11′N,122°E C.30°37′N,122°E D.30°11′N,118°E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当地12:08时∠β最小,即为当地的正午12时,可计算当地的经度为118°E;而12月22日,∠β为53°37",即正午太阳高度为36°23",计算当地的纬度为30°11"N。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如图甲为“某日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在图甲中画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2分) (2)图甲表示的日期是?,该日A、B、C三地中最先见到日出的是?地, 白昼最长的是?地。(6分) (3)如图乙中正确表示图甲中B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的是?。(2分)

参考答案: (1)画图略?(2分) (2)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 B? C?(6分) (3)?(2分)
本题解析: (1)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与南北极圈相切,右半部为夜半球。 (2)根据太阳光照示意图可知,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日期应是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太阳直射赤道时东边先看到日出,A、B、C三地B地位于最东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同一经线上南边先看到日,C比A先看到日出;B虽不在C同一经线上,但B在C东边相差近900,地方时早约6小时,故B最先见到日出;太阳直射南半球,越偏南白昼越长,A、B、C三地C地最南,故C地白昼最长。 (3)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以求出B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H=900-纬差(纬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纬度与当日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差值,纬差为同半球纬度数相减,异半球纬度数相加) 。B地在赤道纬度00,该日太阳直射23026/S,H=900-︳23026/-00︳=66034/。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图为“北半球夏至日甲、乙两地太阳高度日变化图”,读图完成题。
 小题1:此日,甲、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值是 A.23°26′ B.43°08′ C.46°52′ D.66°34′
|
小题2:关于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日甲、乙两地物体影子朝向相同
B.该日乙地出现极昼现象
C.甲、乙两地地方时相差15小时
D.甲地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由甲、乙的太阳高度日分布图可以判断,甲的昼长为9小时,乙的昼长为15小时。根据夏至日甲、乙的昼长情况可以判断,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而且两者的纬度一样(同一天,两者的昼长之和等于24小时)。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者之间的纬度差,假设甲的纬度为X,H甲=90°-(X-23°26′),H乙90°-(X+23°26′),甲、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值是46°52′。
小题2:夏至日,甲的影子朝北,乙的影子朝南。乙的昼长为15小时,不可能有极昼现象。由图可知,北京时间4:30,甲地为12:00;北京时间16:30,乙地为12:00。由此可以算出甲地经度为137.5°W,乙地为52.5°E,乙地位于东侧,比甲早12小时40分钟。构建经纬网可以判断甲地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以“北半球夏至日甲、乙两地太阳高度日变化图”为材料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地球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时间为8日19时,在该图所示的4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局部晨昏线的判读。当地时间为19时,判断为昏线,则B、D符合;而当地19时日落说明该地昼长夜短,由于该地位于北半球,则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越往北昼越长,故B图符合。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