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联合国气候大会于当地时间11月29日10时,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举行。
材料一:墨西哥坎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我国已将减排目标纳入"十二五"规划:"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至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要达到15%左右,同时要增加4000万公顷的森林面积和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
材料二: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我国已将减排目标纳入"十二五"规划:"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至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要达到15%左右,同时要增加4000万公顷的森林面积和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
(1)目前,美国、中国的CO2排放量高居世界前两位,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原因:①美国因工业发达,对能源的消耗量大。②中国人口规模大,能源消耗量大,且能源利用率较低。
(2)措施: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②加快产业升级(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发展;③发展循环经济,进行清洁生产;④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⑤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⑥广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答对其中3点即可。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读沙尘暴的形成与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地的植被覆盖率比乙地高
B.乙地风速小于丙地
C.乙地的海拔高于丙地
D.甲地气压高于乙地
2、甲地常见的地貌类型是

[? ]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1、D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2011年6月,在图示海区由美国康菲中国有限公司负责作业的蓬莱19-3油田发生溢油事故。(18分)

(1)海洋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海底__________上。蓬莱19-3油田位于我国__________海区, 同为我国内海的还有____________。
(2)天津港是我国著名的北方港口,试分析该地成港的区位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拥有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城市群。简要说明与之对应的工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解决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区域还是我国纤维作物___________的产区,试分析该产区自然方面的区位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康菲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试分析该事件将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大陆架?渤海?琼州海峡
(2)地理位置:有海河连接渤海,海陆联运;自然条件:港阔水深,驻港条件佳;腹地:有工农业发达的华北腹地(3分)
(3)京津唐(1分)?京津唐工业区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有沿海港口,公路和铁路运输网络密集,交通便利;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市场广大;教育、科研资源丰富,技术条件好(3分)?水资源缺乏(1分)?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2分)
(4)棉花(1分)?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光照资源丰富;位于暖温带,热量充足;半湿润区,灌溉条件好(2分)
(5)加剧海洋水体污染;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分布;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渔业养殖收到冲击;对盐场、沙滩旅游的影响、污染物扩散带来的影响、影响海洋运输(2分)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海洋资源的分布及海洋的权属分布。
(2)本题考查港口的分布条件。从地理位置、水域条件、陆域条件、产业基础等方面分析。
(3)根据地理位置可知,该位置位于我国京津唐地区,其发展条件从资源、交通、科技、市场等方面分析。
(4)华北是我国棉花的产区,自然条件从地形、气候、水源等方面分析。
(5)海洋的环境污染从生态、养殖、盐场、旅游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的人类活动中,破坏生态平衡或造成环境问题的有(?)
A.捕杀老虎、捕捉狐狸
B.扩展城区、缩小耕地
C.改坡地为水平梯田
D.培植草场、营造林区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A项过度捕猎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扩展城区,缩小耕地,造成地表状态的变化,导致城市热岛效应;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两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1.下列关于两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0世纪中期以来,甲国人口增长快于乙国
②近些年来,乙国老龄人口比例小于甲国
③20世纪末,甲国人口再生产已进入“过渡型”
④乙国代表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情况2.甲、乙两国人口的变化可能产生的主要问题有 
①甲国的社会负担加重?②乙国城市化进程减慢
③甲国劳动力严重短缺?④乙国的环境污染减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E.①②
F.③④
G.①③
H.②④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甲国人口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甲国人口出现负增长;乙国出生率高于死亡率,人口增长迅速,代表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情况,老龄人口比重低。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甲国代表发达国家,主要的人口问题是社会负担重,劳动力不足;乙国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快。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