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八)
A.全球变暖,海水蒸发量加大,表层海水盐度增大,密度增加 B.全球变暖,极地冰川消融,表层海水盐度减小,密度减小 C.全球变暖,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 D.全球变暖,海洋蒸发量加大,降水增加,盐度增大,密度增加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可知: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①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②滩涂面积减少。淹没部分耕地不对,由图可知,图中耕地海拔较高。又因为港口所在地地势较低,可能被海水淹没,故该地不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的判读。
【重难突破】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全球气温波动上升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就自然因素而言,包括太阳活动、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等,这是地质时期、历史时期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人为因素是近几十年来全球气温变化的主导因素,主要是人类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结果,包括两方面:一是燃烧大量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是森林的破坏,减弱了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2.全面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影响
表现
海面上升
①海岸带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②部分地区被淹;③影响沿海地区农业生产、水产养殖业港口设备和海岸建筑物
改变水循环
①蒸发加剧,改变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事件发生概率;②地表径流减少,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水矛盾;③冰川融化,雪线上升
改变热量带和干湿区
①全球变暖,使得中纬度气温升高,热带、亚热带范围可能扩大,寒带范围缩小;②温带耕作业区退化为草原,草原区退化为荒漠
资源条件变化
温度和降水的增减,热量资源和水资源的变化,改变了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在许多地区增加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难度
加剧自然灾害
对地表大气循环和水循环产生影响,会导致暴雨、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有所增加
改变原有生态系统
①使动物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会导致大量物种因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②海水温度和洋流的潜在变化使得海洋生态系统发生变化;③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沙漠化;④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植物光合作用增强,植物生产率提高,形成二氧化碳施肥效应
影
响
生
产
领
域
农业
①对农业产量、作物品种、耕作方式、农业生产的稳定性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影响;②气温升高,温度带北移,高纬地区生长期延长,产量提高;③陆地蒸发加剧,土壤水分减少,热带半干旱地区产量下降,中纬度谷物带病虫害加剧;④世界粮食总产量下降
聚落
对滨海地区的聚落、基础设施产生不利影响
工业
①排放温室气体的工业企业承受日益严重的政策压力和税收负担②节水、节能和耐高温、耐干旱培育技术获得广阔市场③减少高纬地区的供暖能耗,增加低纬地区的制冷能耗
危害人体健康
①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危害人体健康;②炎热天气出现频率增加,加快和扰乱新陈代谢;③改变某些传染病传播媒介的活动范围,改变病原菌滋生环境。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自然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矿产资源
B.生物资源
C.水资源
D.土地资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分类。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只有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粮食安全问题凸显。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图’,图中人均粮食产量围绕着趋势线在一个通道内波动,从中间的趋势线到通道边沿的宽度,即为平均的波幅,平均波幅与趋势值之比,表示粮食产量的稳定性高低。波幅越大,粮食产量越不稳定。
材料二:“2003-2007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及总产量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2007年7月至2008年1月我国玉米批发价格表(表4)(单位:元/吨)
| 时间 | 2007年7月 | 2007年9月 | 2007年11月 | 2008年1月 |
| 价格 | 1460.73 | 1523.57 | 1516.72 | 1543.82 |
参考答案:
(1)1955-1963年? 1996-2004年? CD
(2)玉米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量逐年增加?市场需求量大;玉米价格持续上升,农民种植玉米积极性提高;国家的惠农政策影响;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3)发展农业科技、培育良种;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保护耕地;控制人口数量;兴修水利;加强农业管理和服务等。
本题解析:考查我国的粮食生产问题。
从图甲可以看出,我国粮食生产稳定性较差的两个显著阶段是1955-1963年和1996-2004年。
由于市场需求量增大;玉米价格持续上升;国家的惠农政策影响,农民种植玉米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改进,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所以,玉米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量逐年增加。
提高人均粮食产量可以从控制人口数量和增加粮食产量两方面入手。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题《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