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题《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四)
A.使到达地球的可见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少 B.出现电离层的扰动,短波通讯受到强烈干扰 C.两极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D.对人造卫星的运行没有影响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5月某日四个城市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图,四地中: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四地昼长、所在半球、当地经度等。5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地区昼长夜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图中1地,昼长13小时,位于北半球,其正午太阳高度为75°,当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2点,故从位于120°E上。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到北回归线(24°N),耗时3个月,即每月约8°,每周约2°。5月1日至31日直射点应位于10°N—18°N之间。故1地纬度介于25°N—33°N之间。故1地位于我国,纬度有可能为30°N,A可能正确。2地与1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但昼长小于12小时,故地位于南半球,位于杭州以南,B错。3地昼长达到24小时,出现极昼现象,位于北极圈以内,当地盛行东北风,C错。4地地方时12点时,北京时间为6点,当地位于120°E东侧,两地经度相差90°,故4地经度为150°W,南美洲经度介于40°W—80°W之间,故D错。综合分析,A正确。
考点:昼长计算、经度计算、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2012年我国太阳能电池生产量已占全球的50%以上,同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量占全球的比重却较低。读“我国光伏企业空间分布统计表”,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我国光伏企业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①世界市场?②国家政策?③太阳辐射?④技术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小题2:我国积极鼓励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其主要目的是?
①减少能源消费量②调整能源结构?③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④根治环境污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小题3:如果光伏太阳能电池板能自动调节朝向以提高发电效率,则北京时间15时陕西省西安市的光伏太阳能电池板的朝向是
A.正东
B.东南
C.正南
D.西南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光伏企业空间分布特点是在东部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的省市企业数量多,占比重大。经济、科技水平较低的省区分布的较少。其它中、西部省市没有数据,但所占比重更小。西部地区降水少,太阳辐射丰富,所占比重小,太阳辐射不是主导因素,③错。对各省国家政策是基本相同的,国家政策是影响因素,不是主导因素,②错。?光伏产业需要的资金多,技术水平高,是主导因素,④对。我国现在的光伏产业还只能算是一个加工产业,缺少最上游的环节,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大,①对。所以B对。A、C、D错。
小题2:我国积极鼓励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不是要减少能源消费量,经济发展,能源消费量会增加,①错。目的是调整能源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②、③对。可能降低环境污染,但不能根治环境污染,④错。所以C对。A、B、D错。
小题3:北京时间15时,西安地方时约14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向,所以太阳能电池板朝向是西南,D对。A、B、C错。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一年中某段时间晨线与昏线交点的运动轨迹”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晨线与昏线交点的纬度位置取决于
A.该日太阳直射点位置
B.该日昼夜长短
C.该地太阳高度
D.该地正午日影长短
【小题2】当交点位于①点时,北京时间为
A.12点
B.3点或者15点
C.15点
D.0点或者12点
【小题3】当交点从②移向④期间,下列现象可确定的是
A.北半球各地白昼变短
B.福州的昼夜长短差异不断增大
C.南半球各地白昼变长
D.福州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晨线与昏线交点的纬度位置,是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纬线圈,交点的太阳高度等于0,所以与直射点的纬度差是90°,晨线与昏线是因日照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了交点的位置,A对。昼夜长短、太阳高度、日影长短也是由直射点位置决定的,B、C、D错。
【小题2】读图,当交点位于①点时,75°E的时刻为0时或12时,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所以北京时间为3时或15时,C对。A、B、D错。
【小题3】当交点从②移向④期间,可能是从春分到夏至,也可能是从秋分到冬至。所以不能判断南、北半球 各地白昼变化,A、C错。也不能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错。在②点时昼夜平分,在④点时,昼夜长短差异最大,所以B对。
考点: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水的运动》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