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考地理试卷《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2019-12-27 00:54:47 
                            
           【 大 中 小】  
                
            
               
                | 
                
 
 
               
                  
                   
     
      
            1、综合题  (9分)甲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乙图为“某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甲图中箭头的方向,将各数字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填入空格内: ①表示??;④表示?;⑤表示?;⑥表示?。 (2)在甲图中,C所属的岩石类型中,常见的岩石有?,D所属的岩石类型特点有①?;②?。 (3)在乙图中,C处地貌名称是?,其形成的原因为?。
    
	参考答案:33.(共9分)(1)①冷却凝固(或上升冷却凝固)(1分)?④固结成岩(1分)?⑤变质作用(1分)?⑥重熔再生(1分) (2)玄武岩(1分)① 有层理构造(1分)?①含有化石(1分) (3)沙丘(1分) 风力沉积(1分)  
	本题解析:地球内部的岩浆,经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岩浆岩受到流水、风、冰川、海浪等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形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形成新的岩浆,这就是岩石圈物质循环。 该题主要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第(1)题,读图可知,甲图中A为岩浆,指向A的箭头⑥代表的地质作用为重熔再生,B、C分别代表侵入性岩浆岩(代表岩石花岗岩)和喷出性岩浆岩(代表岩石玄武岩),箭头①的含义为冷却凝固(或上升冷却凝固);E岩石为变质岩,指向E的箭头⑤表示变质作用。 第(2)题,C为喷出性岩浆岩(代表岩石玄武岩);D为沉积岩,指向D的箭头④表示固结成岩作用,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两大特征。 第(3)题,在乙图中,C处地貌名称是沙丘,其形成的原因为外力作用中的风力沉积。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岩石圈三大岩石与岩浆的相互转化关系。 【指点迷津】 在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有几个地方需要同学们注意:①有的图中把岩浆岩分成两类——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而有的图中只表示为岩浆岩;②在其他岩石转化为沉积岩的过程中,有的示意图强调了沉积物这个环节,而有的则没有这个环节,直接过渡到了沉积岩。 【规律技巧】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技巧 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可通过变形产生多种不同的变式。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要掌握以下几点技巧: (1)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的就是岩浆岩。 (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成岩浆。 (4)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武夷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地质时期沉积的巨厚的红色岩层,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的一片红色群山。太姥山属典型的花岗岩地貌,是地质时期由岩浆上升冷凝而成的花岗岩,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而形成,花岗岩球状形态是其典型的地貌特征。图6为武夷山丹霞地貌景观图,图7为太姥山花岗岩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10-一12题。
   小题1:图6和图7岩石类型分别为 A.岩浆岩变质岩? B.沉积岩变质岩? c.沉积岩岩浆岩? D.变质岩沉积岩 小题2:形成图6山体陡峭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地壳上升运动 B.流水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   小题3:形成图7岩石球状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火山活动 D.风力侵蚀作用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武夷山丹霞地貌岩石类型为沉积岩;太姥山花岗岩地貌岩石属于岩浆岩。 小题2:形成图6丹霞地貌,山体陡峭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 小题3:形成图7太姥山花岗岩地貌景观岩石球状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化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图,完成7、8题。
   【小题1】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②①③
   | 
【小题2】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是(     )
①裂谷 ②海沟 ③山系 ④海岭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地壳运动与岩浆活动。图中岩层最先发生断裂,岩石一和二发生裂缝,然后岩浆上升入侵,岩石二发生断裂形成裂谷,岩浆侵入岩石一,岩石二断裂,岩浆进一步入侵喷发形成火山,所以发生的顺序为②③①。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板块运动学说。根据图示岩石运动状况分析,岩石发生张裂,底部岩浆发生入侵,在陆地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在海洋板块张裂形成海岭。所以①④地貌符合条件。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图,回答题。
1.从成因上看,该山地属于2.下列山地中,成因与图示相同的是
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E.阿尔卑斯山
F.喜马拉雅山
G.落基山
H.华山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断块山地,简称断块山。由图可知:从成因上看,该山地属于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2.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下列山地中,成因与图示相同的是华山。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脉、落基山是板块挤压形成的褶皱山脉。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示意图的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此题需明确以下知识点: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峨眉山的万佛顶;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有时有泉、湖泊形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据此回答1~3题。? 
1.图示区域广泛分布的岩石是
[? ]
A.石灰岩
B.花岗岩
C.玄武岩
D.大理岩 
2.图示区域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关于其形成原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地质差异
B.气候差异
C.地势差异
D.植被差异 
3.该地区为解决农业用水、人畜用水问题,广泛采用“小水窑工程”,其主要原因是
[? ]
A.年降水量少
B.降水变率小
C.蒸发旺盛
D.地表径流少
 
	参考答案:1、A
2、B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