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题。
1.图中甲山为旅游名山,其海拔为1474米,有关该山地质构造及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2.甲山与乙地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褶皱构造,块状山地
B.断层构造,块状山地
C.褶皱构造,褶皱山脉
D.断层构造,褶皱山脉
E.甲山降水少于乙地,甲山顶气温的日较差大于乙地
F.甲山降水多于乙地,甲山顶气温的日较差大于乙地
G.甲山降水少于乙地,甲山顶气温的日较差小于乙地
H.甲山降水多于乙地,甲山顶气温的日较差小于乙地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中经纬度或湖泊,可以判断甲山为庐山,是我国有名的断块山。该山地质构造为断层构造,地貌形态为块状山。故选B。
2.此题考查我国气候和地形对对降水的影响。由于受夏季风和地形(甲山地处迎风坡)的影响,甲山降水多于乙地;又因为受地形影响,甲山顶气温白天不是太高,由于纬度较低夜晚气温不是太低,故甲山顶气温的日较差要小于乙地。
考点:本题考查山体成因及地形对降水、气温日较差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有一些干涸湖底,常因干缩龟裂,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使之日益增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这种地貌称雅丹地貌。读“雅丹地貌示意图”,回答题。
1.典型的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2.雅丹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3.我国雅丹地貌典型分布地区湖泊干涸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东南丘陵
B.四川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黄土高原
E.风力堆积作用
F.风力侵蚀作用
G.流水堆积作用
H.流水侵蚀作用
I.水资源利用不当
G.围湖造田
过度樵采
过度农垦
 
	参考答案:1. C
2. B
3.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结合材料“湖底干缩龟裂”“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反映了干旱地区因风力侵蚀作用是雅丹地貌的主要成因,故判断可能分布于我国的干旱地区,结合选项只要塔里木盆地属于干旱地区。
2.见上题分析。
3.干旱地区湖泊的水源主要是入湖径流量,湖泊干涸主要是由于入湖径流量减少,源于河流上中游地区人类活动过度用水,导致了河流下游水量减少,则湖泊干涸。
考点: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能从材料中提取影响雅丹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能结合我国区域地理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读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回答问题。
1.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2.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E.东北地区  
F.东南地区  
G.西北地区  
H.西南地区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沙丘缓坡一侧为迎风坡,陡坡一侧为背风坡,并结合指向标判断风向。
2.图示等高线地形判断为沙丘,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
考点:本题考查沙丘地貌及外力作用。
点评:本题基础性强,学生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要求对指向标、等高线分布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某火山已持续喷发了8个月之久,图中浅灰色部分是该火山飘扬的火山灰,这8个月的大多数时间火山灰飘扬方向大致如图3所示。读图完成问题。
1.火山灰飘落后直接形成2.该火山可能位于
A.花岗岩
B.玄武岩
C.沉积岩
D.沉积物
E.日本
F.地中海地区
G.智利南部
H.东南亚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1.火山灰飘落后是属于外力的沉积作用,形成沉积物。选择D项。
2.根据火山灰的飘落方向可知,该地盛行西北风,所以在智利的南部在南半球的盛行西方作用下形成的结果。选择C项。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下图为大自然鬼斧神工塑造的四种地貌景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四种地貌景观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2.b景观中的瀑布为黄果树瀑布,造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最强烈的季节是
A.a——海浪侵蚀
B.b——流水侵蚀
C.c——风力侵蚀
D.d——冰川侵蚀
E.春季
F.夏季
G.秋季
H.冬季
 
	参考答案:1. B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a图显示的是风蚀蘑菇,风力作用的结果。b是瀑布景观,主要是流水侵蚀。c项是高山地区冰川作用的杰作,d则是火山活动形成的。 
2.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最多的季节是夏季,故而流水作用最显著的季节是夏季。
考点:本题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