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能源构成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图5-8-4反映了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大约在?世纪?年代以后,人类利用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比重超过了生物能源。造成这种变化的历史条件是?。
(2)据测算,我国工业产品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占企业生产成本的75%左右,如果能降低1个百分点,就能取得100多亿元的效益。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降低能耗?
参考答案:】⑴19?80?工业革命(或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或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 ⑵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本题解析:本题以能源消费构成的历史变化图为切入口,从题目设计看,地图的角度独特;从知识考查上看,内容不超纲但不拘泥于大纲;从能力考查上看,考查了读图、读表、理解、分析、计算、综合、概括能力;从考查的目的看,既能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又能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素质,通过分析能源消费构成图很容易得出人类利用化石能源超过生物能的时间是19世纪80年代。当然通过回忆课本三次技术革命的发展时间也可得出该答案。化石能源替代生物能的原因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即工业文明的到来。我国人均占有能源少,单位产值能耗高。解决办法是采用先进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某学校利用暑假期间带领学生进行夏令营活动,他们分别考察了下图中A、B、C、D四地,根据图中信息(图中黑粗线为铁路线)。回答题。

小题1:同学们考察A城和B城后发现两城主要工业部门不同,A、B两城主要工业部门分别是
A.棉纺织工业、毛纺织工业
B.毛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
C.钢铁工业、毛纺织工业
D.化学工业、钢铁工业
小题2:同学们到达C山脉时发现该山脉两侧景观明显不同,造成C山脉两侧景观不同的主要要素是
A.热量
B.降水
C.海拔
D.人类活动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A城市为包头,结合图示靠近煤炭、铁矿基地,且交通便利,故适宜发展钢铁工业,而B城市位于内蒙古草原地区,为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基地,故适宜发展毛纺织工业。
小题2:图示C山脉为阴山,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故降水量的差异是影响该山脉两侧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经纬度位置等信息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谁,并结合区域环境进而分析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关于意大利新工业区的错误叙述是:
A.分布在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
B.二次大战前一直以农业经济为主
C.区位优势是自然资源丰富
D.生产过程分散,有的实行家庭包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著名的工业区。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以轻工业为主,自然资源的影响小;故C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是某工业生态园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流动图,该区以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制板厂为核心,企业通过贸易的方式把另外一家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为企业的投入或原材料,建立工业生态链关系。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数字①②③④⑤的工业副产品和废弃物分别是
A.硫、燃料气、冷却水、除尘渣(石膏)、粉煤灰
B.燃料气、冷却水、除尘渣(石膏)、粉煤灰、硫
C.硫、燃料气、冷却水、粉煤灰、除尘渣(石膏)
D.硫、冷却水、燃料气、除尘渣(石膏)、粉煤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