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读我国耕地中盐碱地所占比例示意图,完成小题。
1.A所在省区盐碱地占耕地比重大,其原因主要是
①耕地面积少,盐碱地面积较大?②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
③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④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小2.B地盐碱地占耕地比重较大,主要原因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E.不合理灌溉
F.水资源紧缺
G.地势低平
H.冬季风强劲
参考答案:1. B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A位于新疆,地处西北内陆,盐碱地占耕地比重大主要原因是耕地面积少,盐碱地面积较大;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正确答案选B。
2.B地位于黄河的上游,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不合理灌溉导致盐碱地占耕地比重较大。正确答案选A。
考点:主要考查了我国耕地中盐碱地所占比例及形成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我国耕地中盐碱地所占比例及形成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三峡移民能否妥善安置的核心问题是
A.住房问题
B.环境问题
C.耕地问题
D.交通问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三峡移民中农业人口的安置是关键中的关键。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新华网2008年6月16日电据联合国公布的数字,不当的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导致占全球41%的干旱地区土地不断退化,荒漠面积逐渐扩大。日前,有l10多个国家、共10亿多人正遭受土地荒漠化的威胁。全球每年因土地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42。亿美元,其中中国荒漠化而积约占国土而积的1/4,约4亿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2.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
A.荒漠化是荒漠在原来基础上不断扩大的过程
B.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对荒漠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C.荒漠化就是荒漠
D.荒漠化的标志是土地生产力的下降
E.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
F.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
G.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H.黄淮海地区——石漠化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1.荒漠化不单单是荒漠面积扩大的过程,它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现象,人为因素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决定因素。而荒漠只是一种景观。
2.江南丘陵地区典型土壤为红壤,植被破坏后形成寸草不生的类似荒漠的景观,被称为“红色沙漠”;喀斯特地区石质山地植被破坏后,岩石裸露,石漠化突出;黄淮海地区如果灌溉不当,易形成次生盐渍化。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据此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回答问题。1.下列各项,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是2.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平原地区
B.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C.都位于入海口处
D.土壤都比较肥沃
E.开发早期
F.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
G.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H.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
I.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G.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 “粮仓”的地位已超过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比较。
1.松嫩平原位于东北平原的中部,并不位于河流入海口;
2.由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多地少,故机械化水平、商品率都较低。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图,完成下题。
1.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2.坡度在40°一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3.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右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A.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B.坡度在20°一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
C.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
E.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F.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G.坡面径流流速小
H.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I.①
G.②
③
④
参考答案:1. C
2. D
3. B
本题解析:1.由图示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示意图可知,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2.而40°到90°减小的原因则是由于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因而侵蚀反而小了;
3.因为鱼鳞坑的后侧,能够拦截地面径流,植树更容易成活。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