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卷《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四)
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B.各年龄组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 C.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D.乙组人口死亡率偏低一些,主要原因是乙组老年人口比例低 参考答案:小题1: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分别于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进行过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五次人口普查统计的年龄构成如下图。根据人口增长的惯性和我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判断下列人口年龄构成图的时间排列次序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依据底座宽度可知,图1和图4底座较宽,且图1底座有三个年龄组人口偏多,应为1964年,图4为1953年;而图2、图3、图5底座都萎缩,说明少年儿童比例下降。依据萎缩的程度,可知图3为1982年,图2为1990年,图5为2000年。中国人口年龄构成图的时间顺序,主要根据金字塔的底座宽度和变化规律来判断。回归历史,可以判断出建国后至1953年,中国人口年龄构成中0-5岁的少年儿童比例偏高,因为建国后社会经济恢复发展,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死亡率下降。其他的时间状况可以依底座宽度的变化依次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为人口规模相当的甲乙丙丁四座城市某年人口资料图,读图完成问题。 |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人口规模相当,那么人口出生数-人口死亡数,其值的大小就能代表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根据计算可知,甲城市人口出生数-人口死亡数,去值最大,所以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选择A项。
小题2:一般情况下对人口迁移起重要作用的是经济因素。选择A项。
小题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移入丁城市人口最多。选择D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中国、日本和韩国百年人口负担系数比较图[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5岁人口数)× 100%,读图回答各题。
小题1: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据图可知中国“人口机会窗口”达到顶点的时间为:
A.1970年前后
B.1990年前后
C.2010年前后
D.2030年前后
小题2:据图可知“人口机会窗口”期一般为:
A.20年前后
B.40年前后
C.60年前后
D.80年前后
小题3:“人口机会窗口”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
A.人口老龄化加剧,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B.生育率迅速上升,造成人口结构失衡
C.劳动人口过多,失业率下降
D.劳动力供给充足,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口问题。
小题1:人口机会窗口即人口负担系数低,故图示我国的人口机会窗口在2010年前后达到顶点。
小题2:结合图示我国的人口负担系数≤50%的“人口机会窗口”期从1990年到约2030年,故选B项。
小题3:人口机会窗口期人口负担系数≤50%,故人口负担较小,则劳动力充足,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点评:本题结合资料分析,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难度一般。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机会窗口”开启期间,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人口负担系数= (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读我国某市2012年人口统计数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市人口负担系数约是
A.33.8%
B.66.8%
C.22.3%
D.48%
小题2:图示人口年龄结构对该市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①劳动力供应充足?②吸引人口大量迁入?
③延缓经济发展速度?④社会养老负担逐渐加重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从题干信息看,人口负担系数= (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从我国某市2012年人口统计数据图上读取相关的信息,进行计算,该市人口负担系数约=(15%+10%)/75%=1/3。因此A对。
小题2:从图示人口年龄结构数据看,该城市15—64岁人口比例约为75%,说明劳动力供应充足,①对;自身的劳动力充足,就不会吸引人口大量迁入,②错;该城市的人口负担系数≤50%,处于“人口机会窗口”开启期间,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③延缓经济发展速度是错误的说法;该城市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说明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养老负担逐渐加重,④对。因此正确答案为C。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等值线图》试.. | |